基于模型试验的浅层堆积层滑坡多级临界降雨强度值域及预警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an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以来,西南山区都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512地震以后,该地区的次生灾害频繁发生,潜在的滑坡、泥石流物源不计其数,危害十分严重。为此国家将防灾减灾工作列为十二五工作的重要计划之一。历史以来的观察记录表明,许多重大灾害都是受降雨诱发的,应对降雨诱发型滑坡的防灾减灾方法主要有监测预警。多年来课题组以都江堰市白沙河流域为示范区,致力于降雨型滑坡监测预警的研究。白沙河流域一带滑坡多为可能将要发生二次启动的堆积层,堆积层滑坡颗粒级配复杂、孔隙发育、破坏模式也并不明确的。鉴于此,本文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希望以堆积层滑坡的破坏模式研究为出发点,研究堆积层滑坡的降雨临界值域,进而提出堆积层滑坡的预警技术参考体系和预警技术路线,为监测预警工作服务。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获得堆积层滑坡的降雨强度临界值、多级临界值域及对应的破坏模式、破坏严重等级、传感器响应规律  选取典型的野外滑坡实例,搭建仿真模型,并分别人工模拟30mm/h、60mm/h、90mm/h、120mm/h、150mm/h、180mm/h6种降雨强度。每种降雨强度首次破坏发生的降雨历时是不同的,根据降雨强度与每种降雨强度下首次破坏发生时最短降雨历时的关系建立I-D曲线,获得仿真模型的临界雨强约为49mm/h。  根据仿真模型破坏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的严重等级划分模型的多级临界雨强值域,起点为临界雨强49mm/h。多级临界值域分别为49~60mm/h、60~90mm/h、90~120mm/h、150~180mm/h、≥180mm/h,对应的破坏模式分别为局部坡脚崩塌、局部坡脚崩塌或层层后退式崩塌、层层后退式崩塌、层层后退式崩塌或整体滑坡、整体滑坡。  根据各个降雨强度下滑坡破坏规模占总规模的比值及破坏结束时刻的降雨总历时,提出了破坏严重程度和严重等级的概念,且仿真模型试验破坏严重等级的计算结果与破坏模式对应关系良好。  针对每种降雨强度下的破坏情况,含水量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地表、地下传感器有不同响应,记录的响应规律可作为滑坡泥石流物源远程监测的参考依据。  (2)基于室内外堆积层坡体的降雨入渗试验规律确定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特征参数  论文汇总了室内外降雨入渗试验可能出现的4种入渗稳定状态,最不利的状态是坡体表面及滑动面以上一定区域内是饱和的,中部是非饱和的。在计算滑坡稳定性时需分成两种情况来进行计算:当降雨强度较小,滑坡的破坏模式是渐进式破坏时,可采用不平衡系数传递法,计算滑体最前方的条块的稳定性;当降雨强度较大,滑坡的破坏模式以整体破坏为主时,需采用整体失稳的方法来计算。  (3)建立堆积层滑坡的预警技术参考体系并给出预警技术路线  根据以上研究内容,获得堆积层滑坡预警的多个指标,包括临界降雨强度值域及与之对应的破坏模式、破坏严重等级、失效概率、可靠度指标及监测系统的响应,以此建立堆积层滑坡的预警技术参考体系和技术路线。
其他文献
该文研制开发了一套变截面梁单元有限元分析程序,可对变截面结构体系进行准确的静力分析和平面内、外失稳分析,为计算构件稳定提供了各种系数.平面内失稳分析时可考虑不同的
该文通过对土层锚杆的模拟试验,建立了土锚工作的弹塑性力学模型,也得出了土锚工作的剪力-位移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较深入地研究了土层锚杆的工作机理和几种比较典型的理论
学位
泥石流对下游生命财产危害巨大,必须对其进行工程防治,在形成区至流通区的峡谷段修建拦砂坝是快速有效的措施之一。由于泥石流对坝基的掏蚀、冲刷、泥石流的冲击作用及勘察设计
该文主要对土地工描加筋土的强度特性和土工地锚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大量的三轴试验,将土工地描加固筋土与筋材平辅加筋土的强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学位
CO2地质封存是实现大规模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该技术的成功实施要求确保注入过程中场地的安全稳定性。为了避免注入过程中发生地层岩石破坏、失稳等安全
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及基础工程的重要设计依据,也是工程实践中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泥岩等软岩的地基承载力问题。由于泥岩的特殊性,规范所建议方法往往不能完整真实的反映其
该论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有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比较认为:中国规范的裂缝控制标准限制了预应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的裂缝控制
该文在已有的嵌岩桩承载机理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对承压嵌岩桩的数值模拟、承载机理、设计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文中同时研究了抗拔嵌岩桩和水平荷载嵌岩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