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多孔材料储氢性能的改性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onquil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寻找合适的材料来存储足够的氢气满足实际需要是目前氢能利用的关键问题。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世界能源现状、氢能的优点及存储方法,回顾了多孔纳米材料的储氢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影响多孔材料氢气存储的因素。关于预测和模拟的理论基础,包括量子计算化学的发展历史、密度泛函理论和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等,以及计算中用到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包,在论文中予以详细介绍。我们通过富勒烯嵌入和锂掺杂的组合方法改性IRMOF-10、-12和-14三种大孔径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预测了它们在近环境条件下,组合修饰的MOF结构可以获得良好的储氢质量密度和体积密度,从理论上实现了美国能源部制定的双重目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锂原子在材料上失去部分电荷而引起的静电场对其周围的吸附的氢气具有极化效应,这将增强了氢气在材料中的结合能,最终引起氢气存储性能的提升。富勒烯掺杂的主要影响集中在两个方面——增加氢气体积存储量和提供锂原子掺杂的位置。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氢气存储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包括吸附焓、晶体密度、表面积、孔隙体积等。通过碳纳米管嵌入和锂掺杂相结合的组合方法,改性大孔径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108,其氢气存储性能可以达到5.83wt%和32.4g/L,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氢气存储材料。组合改性方法中,碳纳米管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更多的锂掺杂位置,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材料的氢气存储性能。我们嵌入不同直径的纳米管来探究氢气存储的最佳孔隙直径,分析孔隙与存储量的关系发现,最适合氢气存储的孔隙直径在4-5A之间,大约为氢气动力学直径的1.5倍。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二维多孔碳材料的改性及其储氢能力。密度泛函计算优化了氢气吸附在氮替代掺杂的多孔石墨烯(1Li-nN-PG)材料上的结构,发现单个锂原子周围能够稳定吸附至少3个氢气分子。差分电荷密度以及结合能确定了氢气的存储受到了锂原子和氮原子的双重影响;在硼掺杂的多孔石墨烯中,通过比较氢气吸附的几何结构、吸附能发现金属钙原子掺杂比锂掺杂对氢气储存更加有利,而GCMC模拟结果证实了这一点,4Li-2B-PG-H和4Ca-2B-PG-H中氢气的室温存储性能分别达到了6.4wt%和6.8wt%,它们均超过了U.S. DOE的目标;研究硼掺杂的石墨一炔发现,除了掺杂的硼、锂原子外,主体材料本身的基团——炔基对氢气的存储性能也有影响,而第一性原理计算、基于从头算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GCMC模拟均显示,锂修饰的BG是一种在室温下具有较高氢气存储性能的材料,在100bar下可高达7.41wt%。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依赖互联网的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阶段,网络犯罪案件调查和网络监察工作由公安机关公共信息和网络监察
研究酿酒酵母NJ-16生产谷胱甘肽合成酶系的发酵条件,确定酵母最适产酶条件为:摇床转速180 r/min,pH5.0,培养温度32℃,培养基中硫酸镁含量为2 g/L。此条件下,酿酒酵母NJ-16的
公民的法治观念决定了法治社会建设的未来。当前公民法治观念的淡薄阻碍了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本文主要从阐释法治意识的涵义出发,以提升公民法
<正>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这就要求我们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对自己要有准确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已于2007年7月1日实施,使出口商采用信用证结算的风险降低。本文通过分析UCP600条款,并与UCP500比较,提出出口商缮制单据和交单应注意的问题。
深圳不仅打开了国外安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又开启了中国安防企业走向世界的大门。20多年的积累,使深圳形成巨大的安防产业优势,奠定了深圳安防在中国安防业中难以撼动
期刊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所使用和接触的气体越来越多,工业生产和室内装修所使用的有机挥发性气体(VOCs,如丙酮、甲醛、苯和甲苯等);煤矿瓦斯和家庭燃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如H2
表里同病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表里同病确立了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的治法,故对其中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研究,结合临床实例,阐明表里先后缓急原则在
近年来,随着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学、磁学、光学以及催化领域的重要应用,对于新型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调控并实现可控化生长,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和兴趣。同步辐射具有亮
纳米材料以其特有的优异性能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生物医学等技术的重要基础。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功能性的纳米材料,尤其是表面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受到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