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的历史回眸与当代评析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解释历史并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批判而发展出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理论。在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与恩格斯构建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对其后直至当代的政治哲学与社会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产生了各种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革命意识形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为研究对象,作者以为,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学术研究。与之相似的并可以类比的如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应该既包括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经济思想,也包括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一样。  本文标题中的“从世界到中国”在这里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思。本文的两条路径都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一条指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另一条则指向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在中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两部分内容中世界和中国的比例是不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部分,考虑到其主要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且具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仅有我国,因此,这部分内容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篇幅用来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及其实践;而马克思主义心理学部分,由于我国心理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水平总体较低,因此只用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讲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  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前篇、上篇、下篇和后篇。  前篇题为“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心理与心理学问题”,在本篇中,首先对若干重要概念,包括:心理思想、心理学、心理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进行辨析,并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然后重点探讨了本研究两条线索的缘起。一条线索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显然马克思主义,包括其社会心理思想的中国化的缘起是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深刻危机;另一条线索则是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其缘起则是主流心理学的深刻危机。  上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及其中国实践”,包括四章,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心理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领袖的社会心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心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心理。加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与相关实践问题研究,既能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及其中国化,更对对我们探索、理解与解决中国现实的社会心理问题大有启发。  下篇题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及其对主流心理学的影响”,包括四章,分别是:苏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探索;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在中国;心理学要走出当下的所谓“合法性危机”并健康发展,有赖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去看待人、理解人、把握人的本质,并确立与人的本性最契合的研究方式,即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后篇题为“以习近平中国梦重要论述为指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研究”,该篇拟以习近平中国梦重要论述为核心,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心理学及社会心理思想统合起来。  本研究力图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体研究方法上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首先是文献分析法,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相关领域的原著和资料、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的著作和论文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与分析,从而为本研究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史论结合与论从史出相结合的原则方法,就是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严谨地探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历史发展中的“原原本本”,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原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相关历史与理论逻辑。再次是比较研究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方法,即在分析和掌握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有所创新,并注重主题的横向和纵向研究的平衡与研究内容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最后是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相结合的原则方法,本研究的一部分内容虽然是心理学史问题,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博士论文,主要还是应该面向当今,尤其是当今中国的社会心理现实。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与结论包括:  首先,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心理思想为研究对象,其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两部分,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学术研究。同时,本文的两条路径都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一条指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另一条则指向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在中国。  其次,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思想的核心范畴为“民心”。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密切关注民生和物质福利,更要紧紧抓住亿万人民的民心和社会心理。不仅要将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到全体民众的民生与发展,更要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只有这样,十三亿中国人民才能在大众认同的基础上众志成城,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再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心理思想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关键组成部分。系统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如G·V·Plekhanov的社会心理思想有益于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有利于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四,相比纯粹理性,我们中华民族似乎从来就更擅长实践理性。我们党和国家领袖在领导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争取解放和富裕生活的过程中提出的伟大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心理思想,这里重点探讨毛泽东军事心理思想、邓小平管理心理思想和习近平干部心理思想,这些思想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在于中国民众社会心理交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其既包括在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与交融,也包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流变与演化。“中国体验”,即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民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积淀,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中国经验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第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心理基础是历史自觉、现实评判与未来预期的统一。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清晰感、独特感、效能感和接纳感;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创新互联网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形式,增强传播效果;同时,提高执政合法性,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心理基础。  第七,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范畴是“批判”。如早期苏联心理学对I·P·Pavlov条件反射学说的强调体现了对当时主流心理学所弥漫的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而后现代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甚至将个体感觉也要与文化历史因素联系起来,则是对当代甚嚣尘上的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方法论的反动。就是说,我们要从批判理论的角度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各流派的共同理论本质。  第八、苏联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从批判唯心主义入手,却落入了很多主流心理学派别,如行为主义所陷入的机械论与还原论陷阱,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与理解,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历史性,形成了主体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其中尤以后者对主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第九,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不仅与前苏联和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其诸学派之间也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但同时也存在更为明显的“同质性”。相比主流心理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就其总体而言,更强调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更具人道主义色彩、更强调公共理性、更具批判性、更关注现实。  第十,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心理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也使其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但我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却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其改革开放前表现为用马克思主义代替和取消心理学;而在改革开放后则表现为否定或取消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学研究的指导。  十一,一方面,在主流心理学的框架下整合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对整个心理科学的健康发展十分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引入实践范畴,有可能为我们构建既超越苏联式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也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  最后,本文拟以中国梦为核心范畴,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心理学及社会心理思想统合起来,具体两方面:从心理学层面看,从弗洛伊德之梦到中国梦,意思是西方心理学强调价值不涉甚至阴暗动机,中国梦的表述则更符合积极心理学;从社会心理层面看,从中国耻到中国梦,意思是过去的百年国耻,而今走向伟大复兴,这必将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其他文献
罚金刑的广泛适用是刑罚体系轻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刑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罚金刑适用广泛,但是罚金刑的判决难以执行是世界性难题。很多的因素都会造成罚金刑难以执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由文化冷战逐渐向文化热战转变的时代。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利益竞争的“排头兵”。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
一人公司(one—man company,one—member company)是二十世纪公司发展史上的最新产物,由于有限责任制度对单独投资者巨大的吸引力,现代市场经济中实力雄厚之经济实体的大量涌现,
期刊
生态政治是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阶级、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
本文的着眼点是政治社会化,目的在于分析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的特征——解构与重构。全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解构过程的分析,第三部分阐述了重构的进
2007年4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贯彻落实《条例》的相关准
所谓种子质量管理检打联动,是建立种子质量检测和行政执法密切配合,有效控制制售假劣种子的机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适应的统一、规范、高
期刊
PM2.5肆虐,全国多个城市正着手实施人工降雨缓解空气污染,有不少呼声希望将“人工降雨”常态化,作为治理空气污染的首要应急机制.然而,从条件、成本及科学性来说,主要依赖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开始进入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由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等原因,我国原有的社会阶层出现了剧烈的分化和重新组合,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