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认知隐喻研究的飞速发展,隐喻已经在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范围。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有: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手段,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工具;人类赖以生存的许多基本概念系统,人类的思维方式乃至行为方式本质上都是隐喻的;隐喻应该理解为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投射(从原域到目标域);投射即两域之间有方向性的相互作用。概念隐喻理论给隐喻翻译带来了许多启发:隐喻翻译也应以认知为取向;隐喻翻译过程的基础是译者的文化认知体验;文化语境、文学语境和上下文语境是译者取舍翻译策略的内在依据。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以凯利和茅国权的《围城》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译本中隐喻的可译性限度。 第一章是引言,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隐喻研究的现状和论文的写作目的。 第二章介绍了隐喻理论发展史上的主要成果,包括亚里士多德的比较理论,昆提良的替代论,理查滋的互动论,和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指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翻译的意义。 第三章分析了隐喻可译性和可译性受限的原因。可译性的理论依据包括语义系统的基本同构原理,思维形式的统一性和文化的相互渗透。可译性受限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障碍。 第四章分析了《围城》中隐喻的特点。它们富有独创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与多种修辞手法相融合,体现出了幽默讽刺的风格。 第五章研究了《围城》英译本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直译加解释,直译加注,转换喻体,意译和省略。并结合统计分析,着重评析了各种翻译策略的效果。 第六章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