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编码器和堆叠算法的疼痛诱发脑电解码方法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at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是一种真实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令人不愉快的主观感受,目前自我报告是临床实践疼痛评估的金标准。然而自我报告可靠性较低,而且某些人群(例如意识障碍患者和婴儿)无法进行疼痛的自我评估,这会导致对疼痛的治疗不足或欠佳。因此,基于生理信号的客观疼痛评估方法在临床上十分必要。疼痛会诱发一系列脑电成分,且这些脑电成分的幅度和疼痛强度相关性很强,因此基于疼痛诱发脑电的疼痛评估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传统的基于脑电的疼痛预测方法大多基于先验领域知识(已知的疼痛诱发脑电成分)提取脑电特征以建立预测模型,这会带来两个关键问题。第一,疼痛诱发脑电十分微弱且个体差异较大,难以根据领域知识准确提取特征。第二,现有知识可能无法涵盖所有与疼痛相关的、对疼痛有预测能力的脑电成分。近年来,随着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方法的迅速发展,数据驱动的脑电解码应用逐渐增多,这些应用可以更有效利用数据信息,突破领域知识的不足。但现在仍缺乏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更加数据驱动的疼痛脑电解码研究。本研究将深度学习和集成学习等算法应用于基于疼痛诱发脑电的疼痛预测研究中,以发展更精准的疼痛评估方法。首先,我们提出了一种结合自编码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新算法(AE-LEPNet)。该算法使用自编码器(autoencoder,AE)针对疼痛激发的单试次激光诱发电位(laser-evoked potential,LEP)进行无监督的特征提取,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特征与疼痛程度(低痛与高痛)间的预测模型。具体地,利用深度卷积网络提取疼痛诱发脑电的多尺度特征,并整合到AE预设的隐藏层中,使用隐藏层中的特征作为疼痛脑电的特征。结果显示,AE-LEPNet的性能与传统方法(提取疼痛相关的LEP成分N2和P2特征,使用SVM分类)相比得到显著的提升。基于28名健康被试的疼痛脑电数据,AE-LEPNet对低痛和高痛的分类正确率77.7%,特异性75.0%,敏感性80.5%,AUC 0.77,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的分类结果(正确率75.0%,特异性73.2%,敏感性77.0%,AUC 0.74)。进一步,我们提出将集成学习中的堆叠法(Stacking)用于疼痛脑电解码,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结合数据驱动方法和领域知识以增加预测准确率。具体地,堆叠法通过不同的一级分类器学习疼痛脑电的不同类型特征(传统N2和P2幅度特征和AE-LEPNet特征),然后建立一个二级分类器以准确解码疼痛脑电。结果显示,基于堆叠法可以获得正确率78.6%,敏感性81.0%,特异性76.3%,AUC 0.78,与传统解码方法相比实现了性能的显著提升,比AE-LEPNet效果也有所提高。本研究基于自编码网络和堆叠算法,提出了两种新型的基于单试次疼痛诱发脑电解码方法,显著提高了疼痛预测的准确性。该研究突破了传统疼痛解码研究过于依赖领域知识的缺陷,探索更加数据驱动的方法,并进一步将领域知识与数据驱动结合,从而为实现更加准确的疼痛解码提供了新方法。本研究有潜力为发展更客观准确的临床疼痛评估技术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金纳米囊泡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其在药物运输、基因递送、分子影像、诊疗一体化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广泛地用于智能诊疗剂的设计和构建。在特定外界刺激下,金纳米囊泡中聚合物的某些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因而通过调节外界刺激信号的开与关、信号的强度和类型来实现对金纳米囊泡的智能调控。但是由于现有的金纳米囊泡其聚合物不可降解的,降低了体内的清除效率,另外其用于肿瘤治疗方式单一,和
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的局部脑区或者整个大脑出现神经性、功能性障碍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有6500万癫痫患者身受癫痫的困扰,我国癫痫患者的人数约900万左右,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神经性疾病。其中,30%的癫痫患者不能通过服用抗癫痫药物而得到缓解,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致痫灶的精准溯源定位是实施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前提,它决定了手术治疗的方案规划。目前临床上对致痫灶的定位主要是由经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发展的常在中老年人群中产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疾病往往随着认知能力,包括日常活动、决策能力逐渐丧失,同时也有可能会出现行动不便、失语、失用、失认等社会生活能力的衰退,一旦患者确诊为AD,那么将无法治愈。目前,临床上AD诊断主要是医生通过患者的神经影像(如磁共振成像)和多种量表评分(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阿尔茨海默病症评估认知分
理解大脑如何分配神经资源对于提高人类行为表现十分重要,如何构成最优处理的神经特征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个主要的模型是神经效率模型,该模型提出性能的提高应与减少的激活相关联,以反映底层神经回路的效率提高(即执行任务所消耗的能量更少)。成人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专项技能训练对大脑神经效率具有积极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神经影像学研究对学龄前儿童的神经加工过程进行考查。本研究以双语儿童为例,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
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应用于智能汽车、公共交通、快递用车、工业应用等领域,其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复杂低速行驶环境(如矿山、建筑工地等)下的辅助驾驶技术和高速行驶速度下的车辆自主驾驶技术。其中,低速自动驾驶车辆具备的轨迹复杂且曲率变化大、运动学特性简单等特点以及高速自动驾驶车辆具备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和时变特性等特点,导致车辆动力学的非线性特性显著增强,对系统建模及其算法的自适应和鲁棒性要求进一步提高。自动驾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即轻度认知障碍)的检测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延缓或阻止其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从医学影像数据推断出的大脑连接网络已普遍用于从正常对照识别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然而,现有方法大多仍然受到性能的限制,并且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仅使用单一模态数据进行分类来开发的。事实上,已经证明多模态数据可以从不同方面反应大脑信息,提供互补信息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分类。同时,由于结构和功能脑网络从不同脑连接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是颅脑常规检查中的必要技术,医生根据经验分析患者MR脑图像进行疾病筛查与诊断。高效率、高准确率的辅助诊断技术给疾病诊断环节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医生的诊断效率,而且对脑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有着重大意义。医学脑肿瘤图像中肿瘤区域与正常区域存在灰度分布差异,表现为图像出现灰度畸变,纹理细节缺失或扭曲等现象,
近年来,脑疾病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经影像在临床诊断与脑疾病分析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神经影像数据维度过高导致临床医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阅片。因此,通过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方式协助医生进行分析与诊断十分必要。目前已有一些自动诊断方法运用到脑疾病的分析与自动诊断上,且能有效地对神经影像进行分析且对疾病做出诊断,但这些方法大多关注于使用传统机器学习或者神经卷积网络的方法。然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广泛性发展障碍且没有有效的诊疗方法。对ASD的建模研究,有助于医生了解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对疾病进行有效干预,提高患者生活水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由于其无创性且相对较高的时空分辨率,目前被广泛地用于ASD的病理机制研究。基于神经影像的机器学习方法为ASD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现有研究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模型没有考虑到脑网络的先
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发生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之前,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病程发展的一个初始阶段。确定SCD的神经生物标记物对于MCI和AD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脑影像技术,特别是多模态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