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terw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位于松嫩平原的西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最东端;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特点,环境问题突出,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及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垦、以及粗放的生产模式,使该地区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建立一个适合该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是必要而紧迫的。   本论文以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对象,以其典型地段为切入点,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文献资料的查阅、野外考察与测定、室内分析处理等,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一、生态-地理环境背景分析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是多种生态-地理环境危害并存的区域,其中包括盐碱化、沙漠化、气候灾害、水资源短缺等等。当前,沙化土地和盐碱化土地的面积已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34.27%,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气候灾害频发,主要是旱灾、水灾、风灾。此外,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质问题,同样影响着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多种生态-地质环境危害并存的主要影响机制是:该地区自身的地质-地理环境特点、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效应,并且人类活动日益成为主要驱动因子。   二、实例研究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研究是以长岭县为例,通过对长岭县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土壤格局分布、农牧业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可持续性评价等,得出以下结论:   1.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分析表明:1980~2000年,在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发生变化的基础上,表现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上的增减;草地、林地大面积地向农田转移,农田面积明显增加;大规模地开垦农田,已经导致了景观的优势度增加,破碎度增加,多样性下降,这最终将使整个景观趋于更加不稳定。   2.长岭县土壤总体水平较差,障碍性土壤占长岭县总土地面积的55.38%。从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地势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1)地势相对高的平台地,土壤肥力较高,且开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农业开发;   (2)低地原生植被为草甸草原,其养分状况也比较好,但其地势较低,易发生水渍和盐碱化;   (3)坡地是当地土壤养分最为贫瘠地区,也是风沙土较集中分布的区域,对其开垦会增大土壤的风蚀和水蚀,使土壤养分状况严重下降。   3.对研究区牧草资源分布格局、牧草资源承载力和利用现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系统提供的牧草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地畜牧业对牧草资源的需求。草地提供的牧草资源仅能满足总牧草需求的16.6%,放牧系统提供的牧草仅占总牧草需求的47.3%;玉米秸秆转化为牧草资源的潜力巨大,经估算,占总牧草资源的78.3%,其承载力为总牧草需求的2.4倍。当前,农牧交错区牧草资源的粗蛋白含量普遍偏低,不能完全满足动物生产的需要,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发展。根据当地畜牧业现状、牧草资源潜力,我们提出:应在合理利用当地牧草资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建立高产优质、富含粗蛋白的人工牧草基地,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4.长岭县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即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分析表明:农牧业生产占总农业产值的90%以上,并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一直占总农业产值60%以上。受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格局分布的限制,单一粮食生产、粗放的生产模式以及对天然草地资源的过分依赖,最终导致该地区农牧业发展缓慢,经济条件落后。   5.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长岭县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即以高效农业生产、生活圈,水土保持和自然生态保育圈、牧草生产基地及生态功能保护圈的三圈等级系统。以此为依据,对土地利用格局进行调整,通过粮、草、经多元农业结构的建设,在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地的基础上,使长岭县畜牧业走向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来自吉林、山东、山西、四川、湖北、湖南、上海、浙江、福建、陕西和贵州的土壤、植物、水体三种生态环境的52个样品中分离到了171株粘细菌,利用灭活酵母划线方法进
以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蜀杂九号”恢复系材料84100-18(Brassica napus L.)油菜品系为受体材料,分析讨论了预培养,苗龄,激素浓度等影响油菜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并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介导途径,将抗除草剂基因EPSPs转入甘蓝型油菜,经过诱导和分化获得转基因草甘膦抗性植株,并进行PCR检测以及Southern-blot检测,并
20世纪80年代至今,移动通信技术在整个全球内得到了广泛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业务带宽速率、传输正确性以及网络的覆盖面积等许多方面的要求,在2004年3GPP启动了长期演进项目(Lo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第一个用生理性的小分子一一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白血病。通过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所有APL中由染色体易位造成的融合蛋白都保留了维甲酸
热传导性质是材料重要的本征性质之一,本文中使用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两种理论计算方法,针对现阶段最有潜力的碳/硅基二维纳米材料的热传导性质进行了重点研究。
为探索大豆属(Glycine)植物系统演化规律,本文以吉林省大豆属 3 种植物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对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及栽培大豆进行了系统的演化结构研究,分析大豆属 3 种类型的根、叶、叶柄、花及荚果的形态结构特征,旨在寻找大豆结构进化的趋势,获得大豆演化的结构植物学证据,为推动我国大豆作物的研究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通过对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各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是一种新能量传输方式。其中,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R-WPT)是基于相同谐振频率的物体之间能够高效率的传输能量这一原理,进行能量无线交换的传输方式。目前该技术处于研究初期阶段,很多关键性技术有待提高。谐振线圈距离
联合国环境署技术、工.业与经济司(UNEP DTIE)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城市的700多位“全球消费者”进行的一项调查突出了目前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者期望值的相似性.一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是一种集高营养价值和多种保健功能于一身的资源昆虫,素有“蛋白质饲料宝库”之美誉。成虫在长期的生存竞争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化学防御机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