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袆(1321-1372),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著名的经史大家,师从黄溍、柳贯,与同门友宋濂俱以文章名世,同为明初浙东学派的代表性人物,著作颇丰。史学上,除与宋濂同任《元史》的总裁官以外,他还续吕祖谦《大事记》而作《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等。此外,他还著有《青岩丛录》、《华川集》等文集,均收入后人编刊的《王忠文集》。洪武六年,奉诏出使云南,诏谕梁王归降,为北元使臣托克托所杀。建文时谥“文节”,正统年间改谥“忠文”,开明代文臣得谥之传统,事迹见于《明史·忠义传》。本文通过对王袆生平事迹、治学经历、学术传承及其史学著作的考察,着重分析王袆的史学思想。他主张经为指导、经史并重的经史观、强调变通和人事,提倡经世致用的事功历史观。他还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史家修养观以及正统论思想,在《大事记续编》中也颇具创新思想。本文亦对王袆与宋濂的史学思想进行比较。与宋濂相比,王袆重史,认为经、史都是具有道德垂训作用和经验借鉴价值,将经世致用思想发挥得更彻底。而宋濂重经,以史为经服务,虽然开有明一代史风,但其宗旨是宣扬理学。二者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术传承上的不同。本文也指出理学化史学的独霸天下,使王袆史学思想也或多或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史学思想虽不乏见地之处,却未能如其文一样为后世瞩目,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思想不合于当时理学化史学的潮流。王袆与宋濂都是元明之际婺学和浙东史学的中流砥柱,但是王袆更忠实于婺学精髓的原貌,无论是在史学的见地上,还是在治史的功底上,王袆都要略胜一筹。也正是基于此,王袆之于吕氏婺学振兴的贡献是多于宋濂的,尤其是他对明代浙东史学的贡献,其思想上接南宋吕祖谦以来的学绪传承,下达明末清初浙东史学的蔚为大观,是学术传承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本文以明初史坛巨匠王袆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除了发扬其史学中的精华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他的研究,进一步探究吕氏婺学思想和南宋以来的浙东史学,从而对南宋至明清之传承有纵向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