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_8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十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频频升温,成为国内外尤其是中美之间争论的焦点。人民币汇率问题由日本在2003年首先提出,其后,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由于经济或政治的需要,美国政府与其国内相关商贸组织也频频施压,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使得中美贸易严重失衡、美国制造业失业率上升,力促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参议院议员舒默甚至在2005年提出向中国加征27.5%惩罚性关税的议案。08金融危机后,美国面临着萧条的经济形势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关注的热点。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纷纷表示人民币仍被低估,人民币升值可以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解决高失业率问题。以这些经济论点为依据,美国议员们频繁地就汇率问题和中美贸易失衡向中国施加压力,抱怨人民币升值步伐太小。2011年9月22日,旨在逼迫中国提高人民币币值从而改善美国就业市场的《2011年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被提交到参议院,并在10月11日获得了通过。一时之间,人民币汇率又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事实上,从2005年开启汇改之路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从8.2765升至6.2225,升值幅度达到33%。人民币升值是否真的如美国所坚持的观点一样,可以改善其国内的就业市场,还是有相反的作用存在。就这一问题进行经济学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为我国在中美博弈之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我国的经济、汇率政策和外交政策方面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文总共分为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论文框架结构、特色与不足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分别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是美国和中国,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美国主要的观点在于人民币汇率处于严重低估,这种低估使中国获得了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进而使得美国就业岗位大量流失(这其中以制造业的岗位流失为主),美国失业率上升。也有认为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失业关系不大的观点存在。而中国的学者,大都是针锋相对地进行反驳,有的表示显著影响美国失业率的是其国内宏观经济因素,而不是人民币汇率;有的直接针对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模型进行分析和反驳;还有一部分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也就反驳了人民币低估导致贸易赤字进而导致美国失业率升高的说法;最后一类文章则直接对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进行研究,此类研究目前较少。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分别从理论基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三个角度对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从理论层面分析,得出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就业既有扩张性作用,也可能有紧缩性作用;美国国内经济发展强劲对其就业有稳定的促进作用。首先,两国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相当于美元贬值。在传统的凯恩斯理论下,就业是总需求的增函数,汇率贬值会从对外贸易、消费、投资三个渠道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总的来说是扩张性作用。贸易渠道的传导为:本币贬值会使本国出口产品价格相对降低,出口的需求必然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于是就业水平上升;另一方面,进口产品价格相对升高,对进口的需求减少,对进口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于是也会导致国内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上升。消费渠道的传导为:本币贬值会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使得对进口替代品的需求上升,推动国内产出和就业水平上升;收入效应可能为负,也可能为正,因为本币贬值导致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可能会被出口增加带来的收入水平上升所抵消,收入上升会导致消费增加,进而扩大产出和就业。投资渠道的传导为:美元贬值会引起美国国内投资和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增加,这也会使美国就业水平上升。其次,本币贬值也可能对就业有收缩性作用。因为上述贸易渠道的传导如果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可能恶化贸易收支。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也可能会存在J曲线效应,即短期之内,本币贬值反而会恶化对外贸易,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就业水平就会下降,之后才会慢慢改善达到长期的效果。发生这种情况有汇率效应的时滞和厂商对后续贬值的预期等原因。所以,人民币升值可能在短期内反而会恶化美国的就业。再次,根据美国历史统计数据总结出来的奥肯定律描述了美国失业率的一条经验规律,在大于潜在GDP增长的前提下,美国GDP每增长2%,美国的失业率就会下降1%,二者呈现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这种稳定的关系表明,美国国内宏观经济是影响就业水平的主导性力量。第四部分通过数据绘制图表,进行了定性分析。首先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然后将人民币有效实际汇率与美国失业率两组数据放在一起直观观察,认为两者之间没有特别一致的关系,有时是同向运动有时又是反向运动,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接下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的关系,认为中美贸易赤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扩大,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逆转趋势。本文认为这主要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有较大关系,这些年新加坡等国的加工出口贸易也转移到我国,因此中国对美国出口一路上扬。而美国对华出口往往施加诸多限制,尤其是中国有巨大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导致中国对美国进口增长幅度很小。但是2005年之后,中美贸易赤字、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这三组数据的波动都变得剧烈,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可能具有理论分析中提到的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然后,本文将美国失业率与美国GDP增长率两组数据放在一起,可以明显看出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的负相关关系,GDP增长率上升,美国失业率就会下降,这也符合奥肯定律描述的规律。因此本文认为,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就业水平起决定性作用。最后,本文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到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虚拟经济,将制造业等生产大量转移到国外,由此导致制造业等就业吸纳能力强的行业的就业人数、产出占GDP比例直线大幅下降,这才是制造业就业下降的根本原因。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带来的就业岗位的流失,并不会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得到挽回。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选取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美国失业率、中国对美国进出口与美国工业增加值这五个变量,使用汇改以来2005年7月到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协整检验表明这几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失业率的降低有一定程度的作用,这也和经典理论相符合。然后本文基于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来考察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相互影响。发现存在一种和长期截然不同的作用,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反而会使美国失业率上升。其传导机制为:人民币升值会使中美双边贸易缩水,中国对美国进口下降的幅度大于出口下降的幅度,而进口下降会导致美国失业率上升,出口下降会使美国失业率下降,上升的力量大于下降的力量,最终使得短期内美国就业市场恶化。这种中国进口的下降,类似于理论分析中提到的J曲线效应。这种失业率的恶化,也符合理论分析中贬值的收缩性作用。同时,还可以看到,四个变量的冲击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中,美国工业增加值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这和前面的分析相一致,即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才是改善其就业状况的重要力量。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文中三个层次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美国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才是影响其就业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人民币汇率对其失业率的影响要小得多。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美国的高失业率,但是短期中却会恶化中美的双边贸易和美国的就业水平。基于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在中美博弈中,我国应该强调人民币要走的是一个渐进地自主性地升值过程,一次性地大幅升值,不仅不利于中国的稳定,在短期内还会使中美双边贸易缩水,使美国已经持续萎靡的就业市场雪上加霜。我国还应在强调,对美国来说,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改变产业结构空心化的现状才是解决其高失业率的根本途径;放开对华出口限制,尤其是中国需求旺盛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改善中美贸易赤字、进一步促进美国就业的有效途径。对中国来说,中国应扩大对美直接投资,可以为美国的税收和就业创造大量贡献,缓解中美矛盾,达到显著的双赢局面。
其他文献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就是要构建一种“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潜在的育德、育人功能,让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合力,同向同行,使习
继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之后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是当今IT领域研究的热点,包括对于分布式集群、虚拟化技术以及用户服务级别方面的研究。Hadoop是一个重量级的分布式处理开源框架
千分之十三秒能做什么?你还来不及眨一次眼睛,但对于高频交易员而言,足够在股票市场完成一次交易。到底什么是高频交易?简单来说,投资者买某一只股票的时候输入买入指令,这个
依法律行政,旨在藉由法律的合理性控制行政的恣意,并获得法的安定性和民主性,它是近代形式法治国家的产物,是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德国依法律行政原理经由奥托·迈耶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感染病。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范围之广、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现代医学应用抗病毒药治疗取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南五味子有效部位总木脂素具有降压,护肝,抗癌,抗菌等药理作用。本文研制开发了南五味子有效部位的新药—五酯分散片,其是由南五味子提取物与相应的辅料制成的中
<正> 在江苏省境内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人称苏南。这里河流纵横,气候宜人,富庶繁华,人杰地灵,对饮食很是讲究。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里的发展更是一日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六十年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从规模、事业发展、人才建设等六个方面总结分析了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成就,并以五个"坚持"阐析了中国广播电视六十年发展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为了在持续变动的社会中重建秩序,不断探索创设新的社会机构、规范机制和控制机器。在此背景下,罗斯和涂尔干立足于对"社会何以可能"的思考,分别对社会控
以扩版增容为特征的增量改革确立了中国传媒改革的基本方向,但这种通过扩大规模以提高媒体竞争力、增加经济利润的方式,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与新型媒体的竞争中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