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诗歌创作中的世俗化倾向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梁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近二十年以来,虽然关于齐梁诗歌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关于齐梁诗歌中的世俗化倾向问题仍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的不够全面深入,有的是对其全盘否定,这都未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因此,这一问题仍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全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绪论主要对“世俗化”的概念作出界定,说明课题研究的缘由。文章认为,“世俗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方面是与伦理化相对而言,指的是题材内容的生活化;第二方面指文人的审美趣味与底层民众的接近,它主要指文人诗歌因受民歌影响,从而在形式风格上表现出民歌化或者通俗化倾向。正文分三章。第一章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论述齐梁时期一部分诗歌的世俗化特点,即题材内容的生活化和形式风格的通俗化。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其世俗化倾向产生的原因。诗歌观念、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社会风尚(即民歌的盛行)的变化,都对当时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章论述了其世俗化倾向的实质及其影响。本章主要通过与齐梁前后诗歌的纵向比较来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其世俗化倾向的实质及其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它促进了文学思想的解放,开拓了诗歌的题材范围,而且在形式风格上的民歌化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广泛搜集各种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复杂情境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研究策略。在我们开展的VISOLE(Virtual Interactive Studen
本文提出了以文化人格心理为中心的“青年文化”视野立场,认为从文化人格形态可以将中国现代文化划分成老年、中年和青年三个层面,在评价标准上肯定青年文化在现代中国文学史
孔尚任,戏剧学家、诗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曾官任国子监博士、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宝泉局监督、户部广东司员外郎等职。他以戏剧《桃花扇》知名于世,而很少有人知道他还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盐酸格拉司琼(Granisetron Hydrochloride,GRA)凝胶剂处方进行筛选,优化制备工艺,并按优化处方制备GRA脂质体凝胶剂,比较GRA脂质体凝胶剂和GRA凝胶剂的体外
演歌的曲调悠扬婉转,旋律忧伤哀怨,歌词寓意深刻,别具日本风情。在演歌发展的100多年历史里,经历了创生期,鼎盛期和衰退期。它的盛衰与日本的时代变迁密切相关,也反映了随着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级对文学作品的看法,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文学时尚标准。时代不同,文学时尚不同,对同一个作家作品的看法评价亦不同。诗坛风尚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诗歌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作家的都市题材小说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影响程度来看都很突出。本文从文化背景、性别心理等角度探究女性叙述视角与其审美追求之间的关系,思考女作家都市题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曾在传承文明、接续道统和教化社会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广,现代人对传统智慧的追求和社会对公民
作家心态是作家在某一时期,或创作某一作品时的心理状态。本文试图考察在大跃进时期中国作家的心理状态。1958年到1960年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潮——大跃进运
“狷”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定的文化概念,其内涵却从未得到清晰界定。由于“狷”的文艺美学特征主要借鉴于其在人格美学范畴内的定义,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人格美学领域对“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