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关键基因挖掘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离体研究合子胚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棉花转基因技术中,基于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农杆菌介导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目前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依然比较困难,其中愈伤组织如何高效快速的分化为胚性愈伤组织是主要技术瓶颈。只有少数品种可以实现高效快速的分化,大多数品种表现为难分化或不分化。这一难题严重限制了转基因技术在更广泛品种上的应用。因此寻找控制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分化的关键基因并研究其分子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从转基因角度出发,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转入棉花以验证目的基因在棉花愈伤组织分化为胚性愈伤组织时期的功能,并取得了以下实验结果:(1)利用实验室已经构建好的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文库数据,寻找到在胚性愈伤组织时期表达量相对较高的目的基因GhSERK1和GhMAPK16,并通过电子克隆和基因组数据克隆到编码区。将这些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陆地棉品种CRI24,结果发现GhSERK1确实在胚性愈伤组织时期的表达量呈现高峰;过表达GhSERK1不能从本质上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但可以加快愈伤组织形成胚性愈伤组织的进程。而GhMAPK16在胚性愈伤组织时期的表达量并没有呈现高峰,而且过表达该基因也没有任何表型。(2)利用已证明能促进拟南芥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基因AtWuschel,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陆地棉难分化材料CRI12。结果发现CRI12的分化率从0.61%提高到47.75%,极大的提高了该材料的愈伤组织分化率。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该基因促进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AtWuschel极有可能是通过激活生长素信号通路进而使得生长素下游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潜能基因GhLEC1、GhLEC2和GhFUS3得到激活来行使其功能的。为了进一步验证GhLEC1、GhLEC2和GhFUS3的功能,我们构建了一个同时干涉GhLEC1、GhLEC2和GhFUS3的干涉载体,并转化高分化率材料CRI24,结果发现CRI24的分化能力也受到严重抑制。(3)为了能更广泛的筛选到控制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关键基因,构建了愈伤组织到胚性愈伤组织全生育期的过表达的cDNA全长均一化文库(全长cDNA质粒穿梭文库),为以后将整个文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来大规模筛选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候选的三个基因中,AtWuschel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基因及其下游基因GhLEC1、GhLEC2和GhFUS3的表达量在高分化材料愈伤组织(CRI24)和难分化或不分化材料(CRI12、CRI41、Lu28)的愈伤组织间存在明显差异。而AtWuschel可能正是通过调节这些通路和下游基因才使得难分化材料CRI12的分化率提高。这表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信号通路以及GhLEC1、GhLEC2和GhFUS3在控制愈伤组织分化能力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师观,学生观等都应当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有所改变。为了了解中学生物教学现状,本文从新
在年轻人的生活中,不平等和社会阶级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社会阶级仍然是了解年轻人生活的关键因素,因而青年亚文化的风格和特性也与社会阶级有着紧密的联系,亚文化背景在很大
在人机交互领域,Fitts法则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然而自该法则发表几十年来,关于它的研究仍然有一些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运动方向对工效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展开实
日前,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XJY-ZS 743/300Ⅱ型智能型双螺杆挤出压片机正式投产。按计划,首批成品2019-07交付客户使用,这是益阳橡机在产品智能化研发设计
本实验室以普通小麦济南177(JN177)原生质体为受体,经380gw/cm2紫外线照射30s的长穗偃麦草原生质体为供体进行非对称的体细胞杂交,获得了可育杂种植株,从中筛选出一系列高产
4.1适应证与禁忌证在适应证选择方面,应特别关注下肢缺血程度的评估,可参照泛环大西洋协作组织第2版指南(TASCⅡ)进行分级分型,以便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
目前翻译界对于翻译的"忠实原则"颇有微词,甚至加以严厉批判。无论翻译理论如何发展变化,"忠实于原文"是最基本的原则。抛开这一原则,任"译者"任意发挥,将不再属于翻译范畴。
任何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专属的走向和流淌态势,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象。当孔子站在江边,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时,必定伴随着诸多关于人生无常与幻灭的思考。这种无
空调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WTO脚步的日渐逼近,竞争将更趋白热化.这无疑对各空调厂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国内厂家,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就必须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