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丝核菌致病性分化、侵染过程和温度对发病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200902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 Voorhees)是引起玉米纹枯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本文首次系统研究了玉蜀黍丝核菌(R.zeae)的致病性分化、体外产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侵染过程和温度对玉蜀黍丝核菌(R.zeae)菌核萌发与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一.玉蜀黍丝核菌(R.zeae)的致病性分化 选用来自四川省雅安不同地区的23个玉蜀黍丝核菌(R.zeae)菌株为供试菌株,以立枯丝核菌(R.solani)AG1-ⅠA菌株作为对照,在川单15号玉米品种上采用带菌麦粒分别接入玉米叶鞘内侧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供试菌株在植株上形成的病斑长度来衡量致病性强弱。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川单15号玉米都能致病,玉蜀黍丝核菌(R.zeae)的潜育期为24~36h,引起病斑长度范围为9.38~17.25cm,各菌株在病斑长度上具有显著差异,表明玉蜀黍丝核菌(R.zeae)菌株之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但致病性均显著低于立枯丝核菌(R.solani)AG1-ⅠA菌株(病斑长度为33.54cm)。 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致病性与菌株产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菌在改良的Marcus液体培养基中均能产生纤维素酶(Cx)、聚半乳糖醛酸甲酯酶(PMG)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其中,以聚半乳糖醛酸甲酯酶(PMG)活性最高。菌株间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比较发现,聚半乳糖醛酸甲酯酶(PMG)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与菌株致病性强弱没有规律性变化。而菌株产纤维素酶(Cx)的能力与其致病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968,即随菌株致病性增强,纤维素酶(Cx)活性逐渐上升。这揭示了玉蜀黍丝核菌(R.zeae)细胞壁降解酶在病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该病的致病因子。 二.玉蜀黍丝核菌(R.zeae)在玉米叶鞘上的侵染过程 采用叶鞘接种、组织学染色技术和光镜与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该菌侵染叶鞘的过程。结果表明:玉蜀黍丝核菌(R.zeae)菌丝在叶鞘上纵向生长,然后形成菌丝垫,通常是从玉米叶鞘内侧表皮侵入寄主组织。病菌可以通过表皮和气孔2种途径侵入寄主,其中以穿透表皮直接侵入为主。侵染垫是病菌的主要侵染结构。侵染垫的形状、大小不规则,有时单独分散、有时多个聚集相连。侵染垫紧贴于叶鞘组织表面,在侵染垫下观察到大量侵染钉和侵入孔。侵入孔近圆形或扁圆形,周边光滑或有缺裂,直
其他文献
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唯其用线,才为中国画注入了意象性、抽象性与情感性。它不是描摹自然,而是以线写心,以线畅神。线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人格、道德和精
随着人们逐渐地认识到植物体内的次生物质与植物的生存竞争、化学防御机制有关,从而拓宽了植物化学保护的新思路,即进行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本论文对曼陀罗叶和籽中的活性物
棉花生产是我区农业上的支柱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每年都给棉花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期在育成高抗棉花枯萎病品种之后,棉花黄
鉴定是档案工作者承担的一项重大的社会责任.一位南非档案工作者曾这样写道:档案工作者从事的工作纯粹“是在构建未来的文献遗产”,他们决定“哪些社会生活将传递给后代”.他
为实现小平同志的遗愿努力奋斗──在中国记协缅怀邓小平同志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共新华社党组书记新华通讯社社长郭超人从十九日夜间得知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病逝的噩耗以来,新华
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因犯巨额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从披露的材料看,胡建学不仅是一个大肆敛财、收受巨额贿赂的贪官,而且还是一个弄虚作假、
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着人们思想认识逐渐提高,对环境保护及食品安全的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发现活性较好的先导化合物,研究与开发低毒、低残留、易降解、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
前不久,悟空单车成为共享单车创业浪潮中第一个倒下的项目,它只活了3个月。2016年,共享单车风生水起。押金的诱惑让很多人都对这块蛋糕垂涎三尺。特别是看到ofo火了之后,很多
亲自动手制造机器人是一件有趣的事,它的开销相对较低,并且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同时,制造机器人也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你在制造过程中的某一次突发奇想,很有可能就会
邓禹是东汉中兴名将,功盖诸将,遂成为东汉开国名臣。从新野县发现的“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再次印证出邓禹乃新野三泉陂村人。考察邓禹后裔之迁徙的历史,发现一代伟人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