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枯萎病病原菌小种鉴定及抗源筛选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668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豆是我国的主要食用豆类作物之一。由尖镰孢菌引起的绿豆枯萎病是一种为害性极大的土传病害,严重制约着绿豆的生产。本文以绿豆枯萎病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以下结果:  1、建立了绿豆枯萎病抗性评价方法。对影响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苗期抗病性鉴定最有效的接种方法为剪根浸根法,最适宜接种体浓度为106孢子/mL,接种最佳植株生育期为2叶期,接种体浸根最短时间为2min,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5~30℃,接种后调查病情最短时间为14d。该方法能准确有效评价绿豆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适用于对绿豆枯萎病的抗源筛选以及品种的抗性鉴定。  2、发现绿豆枯萎病菌存在致病性分化,建立了一套鉴别寄主。首先在苗期用分离物F08对105个绿豆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从中选择8个抗病品种和3个感病品种与25个分离物进行互作研究,发现3个感病品种对25个分离物均表现为感病,8个抗病品种分别抗7~20分离物,对25个分离物共产生6个抗性反应型。结果表明,尖镰孢枯萎病菌和绿豆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关系。最终,根据遗传背景不同选择6个品种作为绿豆枯萎病菌鉴别寄主。  3、发现了12个绿豆尖镰孢枯萎病菌小种。用6个鉴别寄主对84个不同来源的分离物进行小种鉴定。结果表明,84个分离物被鉴定为12个小种。其中,3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227%,分布于吉林、内蒙古、陕西、山西和河南绿豆产区,为我国绿豆枯萎病菌的优势小种。5号和11号小种致病性最强,毒力型分别为RSSSSS和SSRSSS,0号小种致病性最弱,对6个鉴别寄主均无致病性;另外,除5号小种仅分布在吉林外,其它小种均分布于不同省份(自治区),表明绿豆枯萎病菌小种的分布与地理来源无关。  4、比较分析了分离物效应子SIX6和SIX11基因序列及其特异性,初步探究了效应子基因与绿豆枯萎病菌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绿豆枯萎病菌所有分离物中均检测到SLX6和SIX11基因,而在无致病性分离物中没有检测到目的条带,表明SIX6和SIX11基因可能与绿豆枯萎病菌的致病性相关。序列分析表明,SIX6和SIX11都不能有效的将绿豆枯萎病菌12个小种区分开,表明这两个基因不能作为区分该病原菌小种的分子标记。  5、筛选出一批绿豆抗枯萎病品种,鉴定选择出大量抗病品系。对433份绿豆资源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抗病资源46份,占106%,对19绿豆品种的544个株系进行抗性鉴定,在14品种中筛选54个纯合抗病株系,为下一步抗病遗传以及基因定位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牛是单胎动物,繁殖力低,世代间隔长,因而新品种培育相对困难。为了提高牛的繁殖力,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技术均已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然而,由于奶牛情期受胎率较低、超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入夜,从沈阳军区某装甲旅的军人大礼堂里传来阵阵笑声。里面正在举行“科学发展·青春飞扬”的主题晚会,战士们用歌舞剧的形式把理论业校建立以来,官兵生活中发生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