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基载体负载铁基催化剂高级氧化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96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Ox、SO2引发的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当前,燃煤电厂普遍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湿法烟气脱硫(WFGD)联合技术来处理排放烟气中的NOx和SO2。但该联合方法会加剧净化系统的复杂性,导致较高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同时脱硫脱硝新工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基于H2O2/非均相催化剂催化氧化耦合液相吸收同时脱除烟气中NOx和SO2的体系,对生物质载体铁基催化剂进行研究,并以赤泥浆液为吸收剂,结合鼓泡床液相吸收进行同时脱硫脱硝研究。首先,采用共浸渍法制备白炭黑载体铁基催化剂(Fe2O3/Si O2催化剂),基于气相芬顿反应体系,探究负载量、催化温度、H2O2汽化温度、H2O2流量和水汽浓度等工况对NO预氧化的影响,并与商用二氧化硅作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Fe2O3/C-Si O2催化剂)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显示,在负载量为50%、催化温度为140℃、H2O2汽化温度为120℃、H2O2流量为2.5m L/h时,达到最佳工况,NO氧化度可达73%。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Fe2O3/C-Si O2催化剂的NO氧化度仅为52%。采用H2-TPR、XRD、BET、XPS、ESR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TPR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可以降低还原温度,减少活性组分的团聚;催化剂的晶相结构稳定,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良好;BET结果表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径不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ESR和XPS结果显示,Fe2O3/Si 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Fe2O3/C-Si O2催化剂。其次,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不同生物质载体和不同铁源的生物质载体铁基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NO预氧化实验,主要研究载体、铁源、煅烧温度、浸渍溶液浓度和O2浓度等操作条件对NO预氧化的影响。研究获得最佳操作条件是松木与Fe2(SO4)3的组合,煅烧温度为650℃,浸渍溶液浓度为0.1mol/L,O2浓度为7%,NO的氧化度可达88%。通过XRD、FTIR、TG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各组合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XRD结果表明,各催化剂均能形成稳定的Fe2O3晶相;FTIR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能够提升其催化性能;TG结果表明,Fe(NO3)3的转变温度最低,Fe2(SO4)3的转变温度最高,同种铁源的转变温度受生物质固定碳含量的影响;XPS结果显示松木+Fe2(SO4)3催化剂有最优秀的催化性能。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在鼓泡床反应器中,进行无预氧化赤泥浆液液相吸收同时脱硫脱硝实验,考察了赤泥浆液组分、赤泥浆液固液比、吸收液体积等操作条件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赤泥浆液中起到脱硝作用的是OH-和CO32-,以及少量的HCO3-,且其中的钙钛矿对NO起到催化氧化的作用。赤泥浆液中起到脱硫作用的是碱性组分和碱性金属氧化物。最佳实验工况是固液比为1:20,吸收液体积为600m L,此时的NO脱除效率为47.2%,SO2脱除效率为100%。此外,利用白炭黑载体铁基催化剂(Fe2O3/Si O2催化剂)和松木+Fe2(SO4)3催化剂(PW-SFe催化剂)进行预氧化耦合液相吸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耦合赤泥浆液同时脱硫脱硝能够大幅提高NO的脱除效率。在各操作条件,SO2的脱除效率均为100%。对于Fe2O3/Si O2催化剂,NO的脱除效率先随H2O2流量增加而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NO的脱除效率达到96.5%左右。低浓度的SO2对NO的脱除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SO2对NO的脱除有轻微的限制作用。对于PW-SFe催化剂,H2O2流量对其脱除NO的影响与对Fe2O3/Si O2催化剂的一致,但PW-SFe催化剂有更高的脱硝效率,达到97.8%。
其他文献
随着脱硫废水排放的标准日益严格,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逐渐被应用,旋转喷雾蒸发技术因其工艺简单、对脱硫废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而旋转喷雾蒸发过程中HCl的释放与蒸发产物特性会关系到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以及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本文主要基于旋转喷雾干燥中试试验平台,对脱硫废水蒸发过程中HCl的释放以及固相蒸发产物特性进行研究,为旋转喷雾蒸发工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基于三口烧瓶模拟蒸发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的和新基建的提出,数据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得到重视,而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较大,除了电子设备的能耗外,空调系统能耗可占到数据中心总能耗的30%至50%,因此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节能研究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数据中心较为常见的有气流组织混乱、区域冷却不均等问题,由此产生的局部热点和冷量浪费会造成电子设备运行可靠性较低、能耗增加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数据中心的冷却效率,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本文通
基于高压缸或超高压缸排汽的双机回热系统,有效降低了高压回热加热器的抽汽过热度,由减小回热系统温差传热提高循环效率,成为发展先进超超临界机组的重要选择,但双机回热在再热增效和回热增效方面是把“双刃剑”,再热蒸汽流量减少,导致机组循环效率下降。因此,如何在减少回热系统大温差传热不可逆损失时,又尽最大可能降低对再热系统的影响,需对双机回热系统的汽源进行优化。目前双机回热系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热力性能的提升
燃煤过程中氯元素会促进单质汞的氧化。燃煤电厂脱硫废水中存在着大量氯离子,将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与减少烟气中汞的排放相结合,减少燃煤电厂汞污染物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燃煤汞析出规律的研究出发,通过管式炉燃烧实验与沉降炉燃烧实验探究原煤及原煤加氯后燃烧时汞排放特性;针对某电厂630MW超临界燃煤机组,搭建一套脱硫废水零排放耦合烟气脱汞试验装置,增加煤中的氯元素浓度来减少汞的排放;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生态和人类的危害巨大,POPs历史遗留、泄露及污染场地急需处置与修复。机械化学技术具有反应彻底、无溶剂消耗、操作简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其在POPs污染治理领域拥有巨大优势。本研究工作以六氯苯(HCB)污染土壤为处理对象,筛选经济高效的机械化学处理添加剂组合,优选球磨工艺参数,探索土壤中HCB机械化学降解机理,主要结论如下:研究碱性物料、中性物料、天然矿物以及固体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不断发展,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所导致的污染物负荷逐年提升,农村水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已经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故障运行率高、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低耗、高适应性、易维护且可持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缺氧-水车驱动好氧生物转盘-人工湿地”生物生态组合工艺中的生物段工艺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毛毡、碳毡和无纺布三种材料
透明玻璃应用广泛,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环境改变产生的温差变化,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基底表面凝结成水滴,产生雾气,导致其透明性和能见度急剧下降。因此,如何对透明玻璃进行防雾处理,逐渐引起研究人员和产业界的关注。其中,能够主动防雾的超亲水表面涂层技术具有施工简便性、持续防护性及运行维护成本的经济性等独特优势,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防雾技术。然而目前的超亲水防雾涂层硬度低、不耐磨损,且存在使用寿命短、易被污染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热解手段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在能源与环境挑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但是,生物质常规热解制备的生物油普遍具有含氧量高、热值低、腐蚀性强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生物油的储存、运输及应用,需要对生物油进行提质以制备高品位生物燃料。本文以稻壳和藻类为生物质原料,以Py-GC/MS为反应器探究复合改性、过渡金属改性对于催化剂催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