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ra-A激酶自身调节机制及其受Ajuba上调激活机制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mhou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urora是一类独特的丝/苏氨酸激酶,主要参与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个家族在人类有Aurora-A,Aurora-B和Aurora-C三个成员,它们主要参与中心体的功能调节,双极纺锤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的分离过程。人类Aurora激酶家族的A、B、C三个成员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显著上调表达,而且转基因实验证明Aurora-A对细胞具有转化作用,故被认为是一个原癌基因,与癌症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三个蛋白激酶在序列上非常相似,尤其是C端的催化区域高度保守,人Aurora-A和Aurora-B有71%的同源性。在催化区含有XRXTXXCGTX的激活环,是Aurora家族特异的保守基序。人Aurora-A和B催化区的晶体结构已被解析,三维结构显示这两个激酶的功能域高度保守。然而,三个Aurora激酶在N端的长度和序列相差较多,长度分别是128、64以及7个氨基酸,N端只在起始处的几个氨基酸是保守的,其余部分没有序列保守性,这提示三个激酶作用的方式和底物可能有所不同。在早先的研究中我们发现Aurora-A的催化区(129-403aa)激酶活性要高于全长Aurora-A约4倍,所以推测Aurora-A的N端对于激酶活性可能具有一定的负调节作用。本文重点研究了N端对于激酶活性的作用,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均证明Aurora-A的N端可以抑制催化区的激酶活性,而且这种作用随着N端蛋白的逐渐增加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由此我们证明Aurora-A的N端对于激酶活性确有负调控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Aurora-A的这种负调节机制,我们通过实验证实调节区和催化区可以相互作用,并且这种相互作用依赖于调节区的64-128aa和催化区的240-300aa。我们还通过空间结构模拟,识别了K99、K119、K250、D294Y295几个影响激酶活性的关键位点。还发现调节区可以通过抑制激活环内Thr288位的自磷酸化而产生负调节效应。Aurora-A除了自身的调控作用外还可以被许多其他蛋白调控,其中TPX2是目前研究最透彻的一个,TPX2可以与Aurora-A的催化区结合,促使激活环发生变构效应,阻止PP1对Thr288位的水解作用,从而激活Aurora-A。Ajuba是又一个重要的Aurora-A激活蛋白,我们通过研究发现Ajuba的Lim结构域可以竞争性地结合Aurora-A的调节区,解除其对催化区的抑制作用,同时Ajuba的Prelim可以和催化区结合并被磷酸化,通过对催化区结构的稳定作用,提高了催化区激活环Thr288位的磷酸化程度,进而增强Aurora-A催化区的激酶活性。此外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利用EST同源克隆策略从人睾丸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了一个新的人类含有LU结构域的基因LYPD7(LY6/PLAUR domain containing7),并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2q22.3-23.3,其cDNA全长1600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度624bp,编码207个氨基酸。RT-PCR分析结果显示LYPD7基因在睾丸、肺、胃和前列腺组织中高表达。在Hela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显示,LYPD7主要定位于胞质中。通过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在HEK-293T细胞内过量表达LYPD7,可以提高AP1(PMA)信号通路的转录活性。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是:首次发现了Aurora-A激酶具有自身负调节作用;首次解析了Ajuba激活Aurora-A的作用模式;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于Aurora-A激酶活性调节方式的理解,同时对于筛选特异性抑制Aurora-A激酶活性的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提供有指导价值的实验资料。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组成气体,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作用不可忽视,而植物和一些动物对二氧化碳的感知能力也对其生态活动有着重要影响。近期对小鼠的研究发现,碳酸酐酶-Ⅱ(CAⅡ)、鸟苷酸环化酶(GC-D)和磷酸二酯酶2A(PDE2A)这三种酶的编码基因组成了动物感知二氧化碳的功能通路。进化分析则表明,GC-D在大部分较为高等的灵长类中已经成为了假基因,而在一些哺乳类中该基因也承受着进化负选择。结合通路背景对C
第一部分RLIM参与p53功能调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中文摘要P53通过转录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衰老、DNA损伤修复、细胞代酣及自噬等重要过程。P53处于细胞对应激信号反应的调控网络核心位置,其蛋白水平及功能受到严密的调控。众多的P53调控子中,HDM2处于核心地位。HDM2可促进P53泛素化及蛋白酶体降解,还可直接抑制P53转录活性。调控HDM2稳定性及功能,对于细胞启动适合的p
学位
正则代数,本文也称之为Artin-Schelter正则代数,最早是在1987年由Artin和Schelter定义的.它被看作是非交换射影空间的齐次坐标环,也被人们认为是多项式环的非交换推广.自此,关于它的分类一直是非交换射影几何领域里的一个重要问题.Artin, Tate和、Jan den Bergh利用几何的方法最终完全分类了三维的正则代数.至于四维正则代数,则主要分成(12221),(1343
铌铁酸铅Pb(Fe1/2Nb1/2)O3(PFN)是一种具有高介电常数、铁电、反铁磁/铁磁和磁电耦合等多种性质的功能材料,它在高介电电容器、多铁存储技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x)Pb(Fe1/2Nb1/2)O3-xPbTiO3(PFNT)是在PFN基础上掺杂改性的二元复杂钙钛矿铁性材料。与著名的弛豫性铁电体Pb(Mg1/3Nb2/3)O3-PbTiO3(PMNT)相似,随着PbTiO3浓
乙酰辅酶A合成酶/一氧化碳脱氢酶(acetyl-CoA synthase/carbon monoxide dehydrogenase,简称ACS/CODH)是一类来源于厌氧微生物的双功能金属蛋白酶。它是一个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蛋白,其分子量为310kD。该酶分子内部含有一个长达133A的疏水通道将七个复杂的金属簇(2个A-cluster、2个B-cluster、2个C-cluste
本论文主要讨论了极值拟共形映射与Teichmiiller空间中的若干个问题,主要包括了:1.极值Beltrami系数的Hamilton序列的构造问题.2.具有弱不可缩伸缩商的极值拟共形映射在每个Teichmuller等价类中的存在性问题.3.万有Teichmuller空间对数导数嵌入模型及Schwarz导数嵌入模型的几何性质;平面区域的Schwarz导数单叶性内径问题.4.渐近Teichmulle
本文考察具有非退化系数的Schr(?)dinger方程这里qij(x)是常系数的扰动,系数矩阵(qij)是非退化,并且满足Non-trapping条件(参见第一章定义1.3)。主要结论是如下两个定理(参见第一章第四节定理A和定理B):定理A假设非退化条件、Non-trapping条件和衰减性条件成立,则非退化变系数Schr(?)dinger方程存在唯一解,并且对于任意0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拟共形映射极值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Teichmüller空间性质.拟共形映射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1940年左右,德国数学家Teichmüller利用极值拟共形映射理论来研究Riemann模问题,对这一经典的几何问题给予了完美的解答.此后,对拟共形映射与Teichmüller空间理论的研究就一直倍受数学家们所关注,Ahlfors,Bets,Gehring,Earle,Gar
本文围绕万有Teichmuller空间的几何性质展开,将万有Teichmuller空间与单叶函数,拟共形映射,Loewner链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了万有Teichmuller空间的不同模型下的测地线唯一性性质,解释了Pre-Schwarz导数模型下单叶性内径的几何意义,给出了在一个区域内局部单叶的全纯(亚纯)函数成为整体单叶函数的充分条件,并得到了区域的Pre-Schwarz导数单叶性内径的下界估计
第一部分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实验一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目的:分离和培养大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掌握原代细胞的培养技术,了解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材料和方法:四月龄的SD大鼠,沿用Friedenstein的方法,利用间质干细胞粘附于组织培养板的特性,首先利用梯度离心分离出单核细胞,再利用干细胞粘附于塑料培养板的特点,获得较纯的贴壁生长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结果:细胞贴壁较快,呈克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