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某大跨复合拱式渡槽支撑结构的稳定与地震响应分析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b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桥梁理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桥梁正向大跨径、多桥型、轻型化的方向发展。钢管与钢管混凝土复合拱桥作为一种新型结构类型,使得结构的自重大大减轻,同时降低了结构的重心、减小横向地震作用力因此该结构形式也被广泛应用到渡槽支撑结构中。然而,随着结构体系跨径的增大,结构的抗震性能、稳定问题等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结构设计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因此对该类结构的抗震和稳定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北赵引黄提水灌溉工程为背景,以设计后各项参数满足规范要求的大跨复合拱式渡槽支撑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有限元程序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及稳定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对所建模型进行自振特性分析,得出结构面外刚度小于面内刚度,拱脚部位刚度较大,拱顶部位较柔,属于中等刚性结构。并考虑了拱肋刚度、边梁刚度、拱间杆件、立柱刚度及布置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可知拱肋刚度的增加或减小对自振频率的影响相当小;自振频率随着边梁面外刚度的增加而增加,增量明显I拱间斜杆和长竖杆加侧撑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也较明显。   2、对大跨复合拱式渡槽支撑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谱和弹性时程分析。   考虑结构在一致激励下的地震反应,探讨竖向及水平耦合激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给出了在各种地震工况下结构拱肋关键位置的内力和位移响应,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反应谱计算结果与相应的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三向地震作用下,结构拱顶处产生的该方向位移最大;地震对结构横向位移贡献最大,对竖向位移贡献最小;在双向地震组合下结构位移与地震单独作用下相差不大,而应力和轴力却大于地震单独作用;在各种地震作用下,拱肋产生的最大压应力远低于钢管混凝土的比例极限,说明钢管混凝土组合材料处于弹性阶段,是安全可靠的。   3、基于稳定理论,对结构进行三种工况下的弹性屈曲分析,考虑了初始缺陷的影响,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通过荷载一位移曲线得出结构在几何非线性作用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并对其进行弹性失稳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的安全系数明显偏大,考虑初始缺陷对其影响较小,几何非线性对结构稳定影响较大,得出复合拱桥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造成了砖砌体结构的大量破坏。就目前来说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和城市还大量存在,并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学校、
为提高井壁极限承载力,同时避免厚度过大以及高强混凝土井壁的脆性破坏问题,提出了钢筋焊接网井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钢筋焊接网井壁的力学性能,对钢筋
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向着大流量、高速度方向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隧道工程,而且往往成为整条线路的控制工程。隧道衬砌作为整个隧道承载结构的主要部分,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决定着整个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内的安全和稳定性。隧道建设发展到今天,其设计在结构上已经不再是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解决快速施工、安全支护、隧道围岩/岩体的“稳定与变形”以及耐久性等问题。(喷)混凝土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建筑支护结构中的主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是一种新型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由多轴纤维织物和细粒混凝土组成,并具有良好的承载、限裂及应变硬化等特性。T
随着我国“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制定,国家政策给予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钢结构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推广。在钢结构推广的同时,结构整体受力对节点的要求
节理岩体是地下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类非均质、非连续复杂介质,这类介质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节理、裂隙,给建设在岩体中的地下工程稳定性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研究节理岩体的力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一些新型组合柱如钢骨-方钢管混凝土等组合柱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研究者的青睐,并开始逐渐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本文
当前,大多数钢筋混凝土板的抗火试验未考虑面内约束,混凝土板可以在其平面内自由膨胀变形,然而,实际结构中楼板的抗火性能会受到结构中相邻构件面内约束作用的影响。因此,有
路面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协调各项路面管理活动,促使路面管理过程系统化,一般分为网级和项目级两个不同的层次。   水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节约天然骨料,还可以缓解废弃混凝土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普通混凝土的研究表明,混凝土内部微环境与外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