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北部典型滨海湿地碳的沉积与埋藏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cowboy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海湿地是地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源汇地,揭示滨海湿地碳储存、收支等关键过程对探明全球碳循环意义重大。本文聚焦对比研究了山东北部广饶潮汐湿地和昌邑柽柳林湿地两种典型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诠释了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库和难降解有机碳库状况,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两种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稳定有机碳库的储量以及沉积物有机碳库的稳定性,这可为深入研究我国滨海湿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准确评估滨海湿地碳埋藏能力提供基础。论文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山东半岛北部广饶潮汐湿地和昌邑柽柳林湿地沉积物中碳的含量变化特征、来源、控制因素有较明显的差异,植被和潮沟对沉积物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持留有重要影响。广饶潮汐湿地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垂直变化较小,但浓度较高,有机碳变化相对较大,与芦苇、碱蓬优势群落的根系发育有关,定期的淹水使沉积物常处于厌氧环境,导致有机质矿化分解速率较低,其结果使有机碳得到更多的保存;昌邑柽柳林湿地无机碳的浓度较低,而其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覆盖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输入,但这种输入的影响仅在0-20cm沉积层内发挥作用,其下层根系的地下生产力较低,且有机碳矿化速率较快。广饶潮汐湿地GRB1柱样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在剖面32cm以上随深度增加缓慢上升,此后则表现为下降趋势。GRC2站位TOC含量在垂直剖面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很规则,在前10cm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之后除在12-14cm和38-40cm两个深度出现明显的积累峰以外,TOC均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GRB1与GRC2柱样平均含量分别为1.798g/kg和3.109g/kg,变异系数为16.15%和19.10%。GRC2站位的芦苇相较于GRB1站位的碱蓬具有更高的生物量,同时芦苇通过强壮的根系来影响着更深层的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碱蓬的根系并不发达,不能够通过深入土壤来达到有机碳的显著积累。因此,GRB1柱样中TOC含量和变异系数均低于GRC2。GRB1和GRC2无机碳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1.25g/kg和10.93g/kg,总体上广饶湿地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垂直变异较小。对于昌邑柽柳林湿地,潮水无法抵达防潮大坝内侧的研究站位,其TOC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基本上呈现表层聚积的特点,在前10cm随深度增加剧烈下降,而在20cm以下变化幅度较小。原因在于研究区域土壤表层枯落物丰富,因此表层有机碳含量较高,其次研究区域植物根系较浅,根系分布由表层向深层递减。昌邑湿地沉积物中无机碳含量较低,沉积物无机碳含量最高的CYA9站位平均值仅为4.39g/kg。受地理及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昌邑柽柳林湿地碳的埋藏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2.首次研究揭示了滨海湿地沉积物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水提和酸提部分)的变化特征。热水可提取碳(HWC)的含量远高于可溶性有机碳(冷水提取)的含量,昌邑湿地沉积物中HWC含量比广饶湿地低,但所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较广饶湿地高,潮汐、植被与地貌等对HWC有重要影响;盐酸提有机碳含量在不同类型湿地的柱样沉积物中变化较大,环境指示意义不明确,但不同浓度硫酸提取活性有机碳在指示沉积物有机碳降解程度方面,很有潜在价值。两类滨海湿地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差别很大,广饶湿地沉积物中DOC含量远高于昌邑湿地。GRB1和GRC2柱样中DOC含量均值分别为637.37mg/kg和712.705mg/kg,后者DOC含量波动较前者显著。在昌邑湿地,CYA3柱样中DOC最高值74.68mg/kg出现在表层0-2cm,在浅层深度DOC大致呈随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沉积物含水量影响着DOC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两类型湿地沉积物中DOC占总有机碳比例差别很大。广饶湿地沉积物中DOC占总有机碳含量比例的均值在34.86%-24.08%之间,而昌邑柱样则仅在2.42%-1.54%之间。GRC2柱样中HWC含量高于GRB1,均值为0.751g/kg,而在昌邑湿地,CYA9柱样中HWC含量的平均值高于CYA3。CYA3柱样沉积物中HWC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是显著相关的,其垂直变异最小,而其它站位HWC的变异系数则很接近。研究显示,潮汐涨落对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热水可提取碳的分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不同的植被与地貌等条件的综合影响下HWC产生了较强的空间异质性。GRC2柱样沉积物中盐酸酸提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GRB1柱样。昌邑湿地CYA3柱样的酸提有机碳含量总体来说呈下降趋势,均值为0.92g/kg。而在CYA9站位,沉积物中酸解有机碳含量变化很小,仅在0-12cm内的浅层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不同浓度的硫酸将沉积物中的活性有机质分解为两组水解产物,不同组分的含量与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沉积物中有机碳的降解程度。不同湿地沉积更加稳定。在广饶湿地,GRC2站位芦苇的生长与根系的深入向沉积物中输入较多的活性有机质,使GRC2柱样沉积物中组分I与组分II的含量高于GRB1。GRB1柱样中组分I与组分II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583g/kg和0.290g/kg,而GRC2柱样沉积物则分别为0.860g/kg和0.409g/kg。昌邑湿地CYA3柱样中,组分I含量在前10cm剧烈下降,均值为0.639g/kg。组分II的含量在前16cm是随着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之后深度内的波动一直较小。3.获取了不同类型滨海湿地沉积物中难降解有机碳的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沉积物中有机碳难降解指数,阐明了不同类型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的稳定有机碳库特征。作为滨海湿地碳最终汇地的沉积物,其难降解有机碳含量在广饶湿地显著高于昌邑柽柳林湿地。有机碳难降解指数结果表明,广饶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库的稳定性高于昌邑湿地,广饶湿地有机碳稳定性变化不大,潮汐在维持其湿地有机碳的稳定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昌邑湿地沉积物有机碳难降解指数较低且变化大,有机质相对易矿化分解;估算1m沉积层内,广饶湿地沉积物稳定有机碳库平均为21.9kg/m2,昌邑湿地仅为7.5kg/m2,表明昌邑湿地的碳封存具有更高的提升潜力。广饶湿地GRB1和GRC2沉积物中难降解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分别0.919g/kg和1.671g/kg,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植被的有机质的输入质量在沉积物剖面内有着显著差异。GRB1沉积物中难降解有机碳随着深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RC2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昌邑柽柳林湿地沉积物中难降解有机碳含量较低。CYA3柱样中难降解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分布模式为先剧烈降低后波动幅度减小,而CYA9柱样难降解有机碳约为0.384g/kg,变化幅度较小。由于植被枯落物在表层的累积较多,而活性有机质在浅层内的淋溶过程使得下层的积累不断增加,CYA3站位有机碳的稳定性在浅层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在潮汐湿地沉积物中有机碳库稳定性较高,而对于昌邑湿地,其在1m深度内的稳定有机碳储量非常低。估算得到1m深度内GRB1,GRC2和CYA3,CYA9站位沉积物中稳定有机碳库的储量分别为15.074kg/m2,28.748kg/m2,9.371kg/m2和5.652kg/m2。光滩CYA9站位虽无植被生长,然而其稳定有机碳剖面分布较为均匀,在1m深度内可达到CYA3储量的一半以上。
其他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腰腿痛是一个症候群,病因复杂,腰部软组织劳损性病变.腰椎椎管内的病变如肿瘤、神经根囊肿、腰椎椎管狭窄
分析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在信息时代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内容及方法。
Exact solu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3D)crack problems are much less in number than those of two-dimensional ones,especially for multi-field coupling media exhi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文互联网世界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变得愈加重要。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中文分词是一项基础技术,在诸多应用中不可或缺。将中文分词视为一种基于字符的序列标注问题以便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去处理是当前较为有效的一种思路,这种思路简称为字标注法。然而传统的统计机器学习方法需要人工仔细地设计大量特征,特征设计的好坏依赖人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模型效果受到制约。深度神经
本文在论述会计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专业特点,提出了全人教育的会计专业概念和建构主义的会计理念,并对实现会计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基本途径作了探讨。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作指导,利用岩心资料、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资料,确定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特征,将井楼油田核三段Ⅲ油组划分为一个上升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继续深入,各地以拍卖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越来越多,在宜兴市已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1800多家企业中,就有660多家是通过拍卖形式实现改革的。企业在资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与火箭电泳法测定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比较,结果一致(r=0.9996),单扩法测40例正常人群血浆FN含量为290.48±40.11μg/ml。另外测80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FN含
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行动计划为考察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政府部门联动网络粘性等六个
首次报道从细柱五加根皮中分得一抗炎二萜,经光谱分析,鉴定为ent-16a,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