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体金属玻璃的剪切带行为

来源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块体金属玻璃,由于长程无序的原子结构,在室温下的塑性变形极易形成局部化剪切带;剪切带的快速扩展导致材料表现出差的拉伸延性,极大地限制了这类新型材料的工程应用。为此,本文围绕金属玻璃中剪切带行为这一关键力学问题,进行了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⑴通过对金属玻璃体积变形的原子模拟以及玻璃液体的“Fragility”与玻璃固体体积模量之间固有关联的探索,揭示了在剪切主控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与材料相关的体积膨胀。这种原子尺度的剪胀效应很有可能是自由体积聚集导致局部化剪切带的物理起源。   ⑵热力耦合的非均匀剪切变形分析表明,在剪切失稳前自由体积产生和湿升相互促进,但是前者要早且快于后者。局部自由体积的微弱扰动将导致显著的应变局部化剪切带,局部温升是这种局部化过程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此外,剪胀使剪切带失稳更容易发生。   ⑶金属玻璃的动态“受迫”剪切实验显示,剪切带的演化是一个高度局部化的过程:从几十纳米的剪切带发展到百纳米的微裂纹,剪切位移仅仅增大了几十纳米。建立了自由体积软化下的剪切带局部演化模型,定义了“剪切带韧性”参数来表征材料对剪切带扩展的敏感性。最后,对剪切带厚度进行了理论预测。   ⑷金属玻璃在切削过程中形成的片状切屑是缘于主剪切区内剪切带的周期形成,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极限环失稳现象:剪切应力、自由体积以及温度在主剪切区内的自动反馈,其物理机制是自由体积流和源的对称破缺。   ⑸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团簇运动模式,即“拉伸转变区(tension transformationzone,TTZ)”,作为准解理耗散过程的基本单元,揭示出金属玻璃在断裂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机制是经典的“剪切转变区,STZ”和“TTZ”的固有竞争。
其他文献
电阻抗成像技术(EIT)的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它却以其无损、低成本的功能性成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为之探索,EIT是根据人体内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电导率这个物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非均质复合材料,在细观尺度上可以看作由粗骨料、砂浆基体和二者之间的界面过渡区组成,细观结构的材料性能及结构特征决定了混凝土宏观上的表现。确定混凝土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以及煤矿开采技术、开采工艺的不断提高,矿区的开采深度逐步加深,导致煤矿瓦斯灾害不断增加,安全上的隐患也越来越多。设计一种检测效果好、满足煤矿
作为一种纯粹的拉格朗日无网格粒子方法,光滑粒子法具有很好的自适应能力,在处理运动边界和大变形等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自动处理自由表面的运动。光滑粒子法的核心是基于
含水层地下储气库的建设是缓解和解决天然气消费过程中的季节不均衡性、进行短期调峰以及天然气战略储备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还没有建设含水层储库的经验,相关研究处于初期
便携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设备的续航时间越来越关注。落实到芯片设计,则是对低功耗的需求日益强烈。再加上先进工艺下的泄漏功耗占芯片总功耗的比例上升,
本文研究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建模、镇定及多智能体系统的群一致性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研究在丢包和网络诱导时延影响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单控制器设计问
自闭/贯通线路肩负着为铁路沿线自动闭塞信号及车站负荷等提供电源的艰巨任务,一旦发生故障会影响铁路正常运输,严重时将会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自闭/贯通线路供电可
本文主要通过岩石力学渗流试验和相似模拟试验获得富水层下采动岩体裂隙参数,研究采动前后的覆岩物理、力学、水理性能;不同应力环境特别是在开采扰动影响下覆岩体的渗流特征,以
结合有限元分析的损伤识别方法中,模型修正技术的发展始终备受关注。本文的主要工作围绕基于有限元修正的结构损伤识别进行,主要内容如下:  1.本文对模型修正中传统的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