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类型学为视角,采用文献收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语料1分析与语法判断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语言类型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理论解释与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英汉小说为语料(提取了两部英语小说中的738个关系从句及其三个不同译者翻译的对应译文,提取了四部中文小说中合计1044个关系从句以及其中738个关系从句的三个不同译者翻译的对应译文),对比分析了英汉名词短语的关系化策略、英汉关系从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上的异同;对英汉关系从句中存在的争论焦点进行逐一剖析,并利用英汉关系从句的互译实例对其进行验证,得出较为可信的、可证伪的结论,同时对英汉关系从句的翻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简单介绍如下:第一章为引论。该部分介绍了英汉名词短语关系化现象的研究现状,梳理了五十多年来中外学者们对英汉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等,重点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外,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意义和主要内容、拟采用的理论框架、语料的选择和处理等。第二章界定了英汉名词短语的分类和本文所研究的关系从句的范围。为了更好地进行英汉对比,本文扩大了类型学家对关系从句的研究范围,将英语的非限定关系从句和汉语中无定名词短语的关系从句都纳入了研究范围。从语义角度定义了关系从句,区分了汉语的“广义的关系从句”和“狭义的关系从句”。第三章以类型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比分析了英汉名词短语关系化策略的异同。研究发现,两种语言采用关系化策略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可以采纳空位策略和复指代词策略。相异之处在于,汉语中可以采用空位策略和复指代词策略关系化主语和宾语,而英语中的空位策略只能用于关系化直接宾语和旁语。英语中使用最多的是关系代词策略,汉语中没有这一关系化策略。此外,两种语言中使用关系化策略的差异还体现在:英语中无论是对主语属格语还是对宾语属格语进行关系化,都使用关系代词"whose"。而汉语对主语属格语和宾语属格语进行关系化时旱现出不对称现象。第四章对比分析了英汉关系从句句法生成的异同。基于Vries(2002)对不同语言类型考察的基础之上推导出的关系化提升理论框架,考察了英汉关系从句句法生成的异同,重点评析了汉语关系从句句法生成的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验证了刘礼进(2010)提出的汉语关系从句句法生成的观点:英汉语带论元关系从句的生成方式原则上相同,都是通过算子/空算子移位和核心名词提升操作生成的;汉语关系从句的生成需增加最后一步“残余移位’’(remnant movement):把关系从句移至Spec-DP,以生成A结构(RC D N);或移入限定词与核心名词之间,生成B结构(D RC N)。第五章探讨英汉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了英语有定名词和无定名词短语充当中心语时关系代词的选择情况、中心语在从句中的句法功能和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功能,以及限定性关系从句与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特征等。发现英语中有定名词短语被关系化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无定名词短语,限定性关系从句出现的频次也远高于非限定性关系从句;但中心语为有定名词或无定名词,对关系代词的选择没有太大影响。此外,探讨了汉语有定名词和无定名词短语充当中心语时在从句中的句法功能和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功能,以及汉语指示代词和数量词位于关系从句前后位置的功能差异。发现汉语中指示词和数量词前置于关系从句是一种优势语序,是无标记的;而指/数量词后置于关系从句主要是为了特定的语用功能,如避免歧义或是突显中心语的动作或状态,因而是有标记的。第六章剖析了英汉关系从句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异I司。以英汉关系从句中各自存在的三个争论焦点为假设,利用语料中的实例对其逐一进行验证。此外,考察了汉语关系从句的功能体现,指出汉语关系从句的基本功能是限定性的,具体表现为“确定所指”和“刻画概念”,但语境因素会对其限定性起到消减作用。汉语关系从句的限定性功能体现可以被视为是一个连续统。第七章通过考察语料中英汉关系从句互译的情况,进一步剖析了英汉关系从句的差异,对前面章节中得出的结论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同时提出英汉关系从句互译的“无标记翻译策略”与“有标记翻译策略”。第八章为结论。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其创新之处。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