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资源获取对资源整合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85年曾指出当今世界的发展得益于创业型经济,中国亦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小企业,新创企业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本身存在新颖性,规模小和合法性缺失等问题,使得新创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多的制约瓶颈,其中一个就是资源开发问题,尤以资源获取和资源整合最为关键。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深入研究了新创企业资源获取与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吸收能力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献综述。本文首先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资源基础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资源获取,资源整合和吸收能力的相关定义,影响因素,当前的发展现状等内容。此外,本文还深入探讨了资源的定义,分类以及新创企业的定义和特征等内容,为研究模型及假设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持。第二,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本文首先论述了新创企业中资源获取与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资源获取的数量和种类都将会影响企业的资源整合,并且由于资源本身特性的不同,不同的资源获取与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假设。接着论述吸收能力是如何调节资源获取与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假设。第三,实证检验。本文对京津地区的300家新创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来检验本文的模型。我们最终回收问卷17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际有效问卷166份。接着本文对回收的数据依次进行了问卷有效性检验,主要包含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和同源性偏差检验;数据分析,主要包含变量相关性检验,数据正态分布分析,变量主效应检验,变量调节作用检验。最终结果显示本文的假设除部分未通过检验外,基本都通过检验,这也说明本文的理论模型是正确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将会积极地影响资源整合,不同的资源获取对资源整合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吸收能力将会正向调节新创企业资源获取对资源整合的作用,并且吸收能力在不同的资源获取与资源整合之间的调节作用是不一样的。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了资源获取对资源整合的作用模型。资源管理问题是新企业创建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瓶颈之一,本文将吸收能力引入到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子过程——资源获取与资源整合之间的调节关系研究,提出了资源整合的效果问题。对于打开资源管理过程这个黑箱,完善资源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2)本文基于中国情景,并采用国内学者吉林大学蔡莉教授团队的资源开发量表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这对于对此类问题的定性研究而言在研究方法方面向前迈了一步。(3)完善了吸收能力理论。自从Cohen和Levinthal(1989)提出吸收能力的概念以来,学者们就一直在完善发展吸收能力理论的相关内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者主要将吸收能力理论应用于分析成熟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吸收能力理论的发展。本文则是在新创企业中对吸收能力的作用进行了检验,扩大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
其他文献
政府管制、市场调节、契约协商是各国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常用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环境呈趋恶的发展态势,因而寻找应对农村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十分迫切。党的十八届四中
提出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新型定子永磁式双转子电机,即将双转子电机概念与永磁磁通切换电机相结合,以获得高转矩密度、低转矩脉动及高功率密度,满足混合动力系
近年来,我国汽车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在2009年更是突破了年产千万量大关,正式成为了年产千万量的汽车大国之一。汽车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走进了千家万户,正式成为了人
研究目的:在中医辩证施治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技基于AGEs水平去揭示“赵氏脱疽汤”治疗糖尿病足坏疽(血脉瘀阻型,兼顾血脉瘀阻夹热毒型)作用机制,以期丰富中医学理论,继承并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张,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众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如何规划和建设一个满足现代大学教育功能要求的校园环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首
托吡酯一个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癫痫药,由于它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对多种癫痫发作具有作用,不良反应少,长期治疗尚未发现耐受性等优点,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就
所有权转移和风险转移是国际贸易法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其中风险转移的时间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都做了明确的限定,但所有权转
保险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分支,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是社会经济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负有重大责任。因此,保险监管成为保障被保险人的合
本文将以功能理论中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来分析译者翻译行为的目的性。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它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翻译目的论( Skop
在较高输入电压应用场合,采用同步控制的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存在较大的开关损耗,而单管工作的双管Buck-Boost变换器又存在复杂的升降压过渡控制问题。分析了一种含有耦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