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散文文体特征论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ikao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中行的散文能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众声喧哗的散文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与其独树一帜的文体特征密不可分。本文以文体学视角切入研究对象,围绕其文体自觉、文体表征和精神风貌等前人尚未深入探讨的具体问题,借助文本分析,从语体形式到话语对象再到精神风度三个层面,逐层深入地探究其文体特征。一、其散文语言平易质朴,风格古雅厚重,是老者以“负暄”心态写就的“琐话”,也带着语文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可以看作当代“絮语散文”的代表。二、其散文“絮语”内容驳杂,怀旧类散文具有浓重的生命气息,杂谈类散文在看似冷眼观世的背后包裹一颗热忱的心,人物类散文则关注各式人物身上光怪异秉的性格特点和贤良温厚的精神气质,都贯穿着“本我”的主体意识和审美选择。三、其散文的精神内核融贯着六朝遗韵与“五四”风骨,体现为率性顺生的处世哲学和理性存疑的思辨方式,其文化人格与文体特征是有机统一的。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诗歌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的必要补充,沦陷区文学,特别是沦陷区诗歌创作在回避政治混乱、战争阴霾、民
英国青年艺术家文化现象是矛盾丛生的,无论是它作品中表现的是非真假,还是经济文化影响下社会体制与前卫艺术的本质悖论,都是对西方当代社会的直观反映。YBA作为当代前卫艺术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宗教伟人路德和甘地的研究,以及宗教在其心理学中的地位,阐述埃里克森的宗教心理学思想以及他对宗教心理学的贡献。文章包括六个部分:导
《庄子》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其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产生了大量著作和文章,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从近几年兴起的空间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其
萌芽于先秦时期的书启文,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中,日益成为了文学选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书启作为传达作者最直接情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了解作者真性情的最佳方式。通过书
《唐风》作为《诗经》的十五国风之一,产生于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期的晋国,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南部。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晋人生活的多个方面,是我们探寻那个年代的历史,体察当时的社会
历史上,传统聚落研究的手法多从"文化"与"社会"这两个层面来总结和探究聚落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空间结构与居住形态。在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思想的指导下,用可持
<正>中西绘画的融合问题,在20世纪成为显学,有着其历史必然性。但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刻意强调"中西融合",使得这一问题往往会背离绘画本体的感官体验
江南文化是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它具有清柔明丽、开放包容、崇尚文教、追求逸乐以及具有浓厚的宗教性等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对集体还是个人,江南文化都具有着
《文心雕龙》自完成之日就以其“体大思精”的文论体系备受后人推崇,然而,作为承载和表达“体大思精”文论体系的文章形式——骈文,亦与其思想内容共融共生地流传于世。而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