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以来,人力资本被认为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政府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得到明显的提升与优化。然而,我国教育的分布仍然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各地区教育均衡情况显著不同。教育作为产出要素,其分布结构要与相应的经济阶段相互均衡,这意味着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教育不平等问题不可忽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育不平等和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尚无一致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教育不平等会抑制经济的增长,也有少数研究表明提高教育不平等有利于经济发展。鉴于此,本文首先使用教育基尼系数测算我国各地区教育不平等情况,并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教育不平等程度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理论分析中,借鉴已有相关理论,将教育基尼系数引入理论分析框架,并具体分析了教育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得出教育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的影响形式。实证分析中,利用我国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考虑到教育不平等非线性的影响形式,本文采用非参数的模型设定形式,构建半参数计量模型对传统的线性模型设定进行修正,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证实了我国教育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形式的存在。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均有所提高,不同地区教育不平等状况的改善程度存在差异,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教育基尼系数下降幅度普遍较大。(2)教育不平等对经济产出具有两端促进,中间抑制的影响效果。即当教育均等水平较低(el值约大于0.32)时,教育不平等提高会增加经济产出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不平等会对经济产出起到抑制作用;当教育均等水平达到理想状态(el值约小于0.18)以后,提高教育不平等也会促进经济增长。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别从整体与地区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