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出圈记”—可供性视角下的媒介实践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来之际,“在云端”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数字媒介发展突飞猛进,不断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构成身体区隔下人类的“在世存有”。从线上办公平台到在线教育平台,钉钉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成为全国1600多万专任教师、2.8亿学生开展云端课堂的重要媒介,实现火爆出圈。探究“出圈”行动的生发逻辑及其所牵涉的行动力量,是我们理解数字媒介嵌入日常生活的独特抓手。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展开:为何一款原本面向商务办公的平台能够突破原有的用户圈层,迅速成为面向师生的教学平台?这种数字媒介的出圈行动是如何生成的?其中,环境、技术、人是如何进行交互实践的?本文首先对可供性的历史演变和当下意指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辨析,认为媒介可供性提供了一种理解技术与实践之间关系的理论路径。之后基于可供性理论视角,结合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以关系和实践为切入点,揭示了钉钉出圈的三个维度,即场景出圈、功能出圈与形象出圈,这三个维度作为钉钉这一数字媒介出圈的扇面并行不悖且层层递进,体现出数字媒介向人们日常生活逐步嵌入的过程。在多重力量交织共塑下的钉钉出圈呈现出丰富的维度,是来自于技术、人与情境的耦合,媒介的物质性、人的意向性以及特殊的情境因“机缘”相互“敞开”,彼此“召唤”,人与技术在卷入互动的过程中建立关系,互构共生。从最初为企业提供沟通协作的“数字工件”到疫情之下广泛用于线上复工复学的“联结物”,钉钉不再是简单地作为“装置”的工具,而是聚合人与人、人与物等多重关系,营造线上生活空间的“聚焦物”。其出圈也不能被当作单纯的火热现象看待,而应该视之为一场生动的数字媒介实践。长久以来,媒介技术的研究多陷于技术决定论或社会建构论的框架,孤立地以技术或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忽略了作为行动者的技术本身以及特定情境的作用。本文引入“可供性”作为媒介研究的理论路径,透过一种流动的、开放的、关系性的视角观照钉钉的“出圈”行动。作为“中距理论”的“可供性”,打破了媒介研究中主体与客体、人与媒介的二元对立,为开展数字媒介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路径及研究视角。在可供性关系视角的观照下,研究发现作为数字媒介的钉钉经过空间再造、行动转译、符号生产等方式逐步嵌入社会和文化生活,展现了人、技术与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其他文献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产品的杰出代表,在给人们带来众多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风险处理能力带来威胁,还对当前的交通秩序和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与传统汽车驾驶技术相比,创新发展背景下的无人驾驶汽车具有行驶自主性、操纵人员不确定性、发展应用广泛性和道路设施特定性等特点,由于具有这些特点,引发了超出人类认知水平的不确定性、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严重性、风险存在种类多元性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却又与诗歌、散文并称的文体。人们常将楚辞与汉赋相提并论,探究二者的相似之处。但事实上楚辞与汉赋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区别就在于楚辞重言情,汉赋更重言事。汉大赋是汉赋叙事的主体,叙事性是造就汉大赋在汉赋乃至中国古代赋文中特殊历史地位的关键。从叙事角度重新审视汉大赋,不仅可以揭示大赋对先秦著作中叙事因子的承袭,也可揭示赋文体自身叙事的可能性与创造性。汉大赋叙事是中国古代叙
薛凤祚作为一名古代科学家,在能精于历算的同时也能够兼涉多家之长,这种卓越的个人能力对于研究者来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而且明清之际正处于政局动荡时期,政治领域的变化随之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改变,由此众多知识分子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再加上西方传教士等陆续来华,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下,有深厚家学渊源的薛凤祚在相继接受了儒家思想和理学思想的熏陶后又学习了传统的天文历算,在受到致用之风的影响下又吸取了西方天文
《民法典》第1232条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环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则,但该规定因适用条件模糊、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缺失等问题而不具备可操作性,将来也会给司法机关适用该项制度带来不便。其中,赔偿数额的确定是决定该项制度功能能否实现至关重要的一环,数额设置过低会使制度丧失原有的惩罚、遏制作用,而数额设置过高又会造成惩罚过度。适当的赔偿数额不仅能弥补被侵权人的合理损失,更能达到震慑环境违法行为以及遏制潜
题壁诗,是指作者将自己的诗歌直接题写在竖直坚硬的墙壁上。唐代题壁诗内容丰盛,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白居易曾云:“明朝新壁上,谁得众人传”,其主观传播意识非常强烈,留下了数量可观的题壁诗。笔者据顾学颉《白居易集》和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统计,白居易有133首题壁诗。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理归纳、文本细读的方法,对白居易笔下题壁诗的主题内容、情感内涵、艺术特色等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三章:绪论部
因徽州独特的地理形势,桥梁成为徽州交通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明清时期是徽州桥梁的重要发展期,具体表现为桥梁数量的不断增加、石桥的广泛应用及桥梁规模的扩大。本文首先考察明清两代对桥梁兴修的制度规定,总体上并无太大的差异;其次对明清时期徽州桥梁数量与分布进行统计,并对桥梁与渡口的关系予以解释;再次分析官府、士商、僧侣、民众在桥梁修建中所发挥的作用,总体来说,明清时期徽州桥梁以民修为主,官府只在某些桥
二手书店,又俗称旧书店,不同于普通书店,主要以回收和销售旧书为主要业务。如今,世界经济依然相对萎靡,加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国国内的经济增速也在进一步放缓,使得实体业遭受一定的冲击。作为实体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书店经营困难,纷纷停止营业,二手书店则更加难以幸免。相对于实体产业,近些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线上交易服务逐渐兴起,其中也涉及二手书产业,比较知名和成功的线上平台如孔
近年来我国涉及网络深层链接的案件逐年攀升,深层链接行为的法律定性是我国长期未解决的法律难题,其中产生如用户感知标准、实质性替代标准等一系列的定性标准,这些争问题也依然困惑着我国司法实践,因此明确深层链接行为的法律性质,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作品的深层链接行为与作品的传播行为的极大相似性决定了解决此问题必须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定义入手,从作品传播技术角度去分析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构成,
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是经营者开展有效竞争、实现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和条件。但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商平台实施独家交易行为屡见不鲜,电商平台的行为打破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从2017年京东诉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到2021年《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的出台,我国规制平台垄断行为已经走过了4年的时光,电商平台垄断行为逐渐被国家重视,对电商平台独家交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愈演愈烈,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成为重要的被诉主体,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制度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为了维护著作权人的权利、打击网络著作权侵权,保护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法权益、刺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对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制度进行研究,发现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是指为网络用户提供作品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