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肩周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顺序法分为改良组、C形组和电针组,各3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取点:“C”形分布点,三角肌止点(臂臑),肩峰下滑囊(肩髎),冈下肌起点(天宗),肩胛内上角(天髎),治疗粘连期肩周炎。C形组采用“C”形针刀松解术:取点:从前到后,“C”形线上分布的肱二头肌短头起点—喙突点、肩胛下肌止点—小结节点、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的骨纤维管道部—肱骨结节间沟点、小圆肌止点—肱骨大结节后面,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每周1次,1周为1疗程。电针组每天1次,7天为1疗程。三组治疗结束后均配合相同的手法及肩关节功能锻炼。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记录患者的VAS评分、调整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并对三组治疗后总体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后3个月随访进行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评价。三组病例治疗前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部位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改良组治愈2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C形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电针组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三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2、治疗后,在VAS评分、调整的Con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中,三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显著疗效;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能够更有效地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3、治疗后3个月,在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恢复评价中,三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肢后伸后旋恢复评价中,三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表明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能更有效地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结论:改良针刀“C”形松解术式治疗粘连期肩周炎能够更有效地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