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电子穿梭体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外电子传递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42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传递是细菌新陈代谢的固有特征,细菌通过电子传递获取进一步生长繁殖的能量,电子穿梭体在细菌电子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挖掘细菌关键的内源性电子穿梭体可为抑制细菌生长或杀灭细菌提供有效靶标。本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微分脉冲伏安(DPV)法探究了大肠杆菌的关键胞外电子穿梭体,结合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对其进行解析,并对其作用进行初步探究,拟为探寻新型抑制靶标和机理提供新思路。具体结果如下:(1)建立了检测E.coli ATCC 25922的电化学活性方法,并进行了方法条件优化。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分别对大肠杆菌菌体及其生长后的培养基上清液进行分析,发现大肠杆菌能够分泌电子穿梭体与电极之间进行胞外电子传递,该电子穿梭体的表观电位在-0.45 V左右。对电化学检测大肠杆菌内源性电子穿梭体的方法进行了条件优化,确定振幅60 mV,周期0.1 s为最佳测试条件。计时电流(i-t曲线)结果显示在0.1 V恒电势下,随着细菌生长,电流响应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表明-0.45 V氧化峰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具有密切相关性。(2)探究了内源性电子穿梭体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存在方式。对大肠杆菌周围包裹的胞外聚合物(EPS)进行提取,并通过菌落平板计数、TEM、粒度测定评价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最终确定45℃加热5 h既能将EPS提取较彻底,又对细胞几乎无损害,为最佳提取条件。最后,对去除EPS后的大肠杆菌进行微分脉冲伏安测试,结果显示电子穿梭体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于大肠杆菌表面。(3)探明了大肠杆菌的内源性电子穿梭体为核黄素。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黄素类物质(包括核黄素、FMN、FAD)的氧化峰电势均在-0.45 V左右,与大肠杆菌培养基及大肠杆菌EPS的电信号一致,初步推断大肠杆菌分泌的电子穿梭体为黄素类物质。之后通过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进一步证明了 EPS中的主要氧化还原活性物质就是核黄素。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大肠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的黄素分泌情况,并证明了核黄素可以促进厌氧条件下大肠杆菌的生长,且能够提高大肠杆菌表面的电子传递效率。
其他文献
连拱隧道相比单洞隧道、小净距隧道等常规隧道,具有诸多优点,因此,近年来,连拱隧道的数量与里程数在全国范围内日益增加。我国疆土辽阔、地形复杂、东南地区又多山地丘陵,在连拱隧道的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浅埋偏压的地形条件。而连拱隧道结构复杂,在遭遇地震时,相比普通隧道更容易遭受破坏。因此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成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而现有的研究成果还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求。因此,探究浅埋
学位
当前,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国内已建成了大量隧道。其中,相当一部分隧道位于我国西部的强震区。在众多隧道中,连拱隧道作为一种隧道形式,具有通道面积大、用地面积小等特点,在城市用地紧张、山区地质情况复杂施工困难以及线路设计时难以展线等情况下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得到较多应用。由于地震作用,含连拱隧道边坡遭受严重破坏,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对于含连拱隧道边坡的研究集中在数值计算与施工监
学位
学位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和国家乡村战略的实施,乡村环境变得更加宜居,产业结构转向多产融合,生产工具逐渐机械化,出行方式实现由自行车、摩托车向轿车的三重转变。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国道、县道、乡道体系日渐完善,但村道体系建设依旧滞后,村域内部人、车、路三者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为适应乡村振兴进程的推进,满足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需求,对乡村村道体系建设做进一步提升优化,显得尤其重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人们开始受到人口老龄化、高失业率、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等问题的多重胁迫,同时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背后隐藏的实质因素浮出水面,即国家应重视医疗体制的改革、社会应提升卫生医疗环境服务、人们应关注自身健康和生活状态。本文在康复花园、园艺疗法理论、环境心理学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医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