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火灾自熄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隧道在交通运输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隧道火灾作为隧道危险性最大的安全事故,成为国内外隧道领域和消防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由隧道火灾相关实验发现,缩比例长隧道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隧道内会发生火焰自熄现象。此外,出口受限边界下的隧道火灾因通风不良也会出现自熄现象。为了深入研究隧道火灾自熄机理,同时验证数值模拟软件FDS对熄灭工况的建模能力,本文将实验与数值模拟的现象以及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主要的工作与成果如下:利用火灾模拟软件FDS 6.7.1预测20.8 m长的1:20缩比例隧道中火焰自熄的现象,研究了网格尺寸对火焰自熄的敏感性,发现分辨率指数(RI)为11~16时不会发生自熄,然后将分辨率指数在Z轴上细化为22~32,而在Y轴和X轴上均保持在11~16,则隧道火灾发生自熄并且不会出现重新点燃现象,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在预测的最高温升方面,实验与模拟结果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差异,实验中火源上方最高温升为750℃,数值模拟中火源上方最高温升为800℃。在模拟中,预测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与实验结果一致,而预测的一氧化碳浓度低于实验得出的结果。另外研究了10 m长隧道中11.2 k W的火灾以及20.8 m长隧道中16.8 k W的火灾,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同样吻合得较好。对于出口受限隧道火灾,封堵率越大,隧道火灾熄灭时间越短。在模拟中封堵的工况会比自然通风的工况中更容易造成火焰熄灭现象,即极限氧浓度要高一些;对于封堵时间的影响,封堵时间越晚,火焰熄灭越慢,封堵时间较晚的工况火源上方最高温升有增大的趋势,因此,建议使用封堵策略灭火时,封堵时间应尽量提早。实验和模拟均在封堵率为75%及以上的工况中隧道中火焰会发生熄灭现象,实验和模拟中熄灭时火源附近氧气浓度为13.9%~15.1%。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开展更多此类型的数值模拟具有指导意义,还对于封堵策略在隧道火灾控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内江市资中县罗泉古镇在2008年被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典型的巴蜀地区山地型场镇,同时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目前古镇的整体风貌及传统建筑保留较为完整,生动展现了罗泉传统地域文化,场镇具有较大的保护意义。此外,罗泉古镇有着深远的盐文化背景,其在历史上因盐而兴,并以此为经济基础推动并形成了险峻山地里的繁盛场镇,其场镇空间形态和历史背景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本文在描述和研究其场镇空间形态时,联系并挖
钢轨缺陷的检测被广泛运用的是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但由于该技术检测缺陷时需要用到耦合剂,会影响检测的精度。激光超声技术不仅拥有常规超声的优势,还具有不需要耦合剂,波模式丰富等特点,所以将激光超声技术运用到钢轨缺陷检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激光超声技术检测钢轨上的缺陷。首先根据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原理建立热弹耦合方程,与有限元原理结合建立有限元形式的热弹耦合方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激光超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很多工业产品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在广义上来说,精神文化由建筑、服饰、传统、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构成。当然,不同的地域也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为了体现设计的与众不同以及地方特色和产品差异化,把地域文化融入到工业产品的设计中已经逐渐地成为当今工业设计领域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把反映文化的视觉元素和精神气质与工业设计融合在一
随着卫星应用领域的扩展,低轨重力卫星GRACE的应用也得到充分发展,并且也对卫星轨道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低轨卫星几何法定轨除了与GPS轨道精度密切相关还和GPS卫星可见数、几何构成、粗差、周跳等因素有关,而GPS卫星可见数、几何结构是动态变化的,会导致几何法定轨精度出现波动,轨道精度不太稳定。在几何轨道的基础上,建立适当的卫星动力学方程,采用动力法对几何轨道进行平滑,可削弱轨道中的偶然误差
近年来,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作为地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探索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对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引发的4834处滑坡为例,首先采用Newmark法与DNN模型分别对该区域展开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工作,并对比两种模型的优劣;随后研究了传统采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Newmark模型的N-m采样;结合频率比模型提出影响因子
根据轮载情况,轨道检测技术可分为有轮载的动态检测和无轮载的静态检测两种检测方式。静态检测方式精度高,但是效率低、速度慢。动态检测方式具有对正常运营影响小、效率高、速度快的优点。由于动态检测有轮载作用,它能真实地反映列车在运行条件下的轨道状态,目前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状态的主要检测手段。一直以来,动静检数据差异性研究都是十分热门的课题,工程实践中通过对比动检车检测的长波高低波形与静检竖向偏差
卫星导航定位中的对流层延迟一般是泛指GNSS卫星传播信号在通过高度为50 km以下的未被电离的中性大气层时所产生的信号延迟。在研究信号延迟的过程中,不再将该大气层细分为对流层和平流层(如大气科学中那样),也不再顾及两者之间性质上的差别。由于80%的延迟发生在对流层,所以将发生在该中性大气层中的信号通称为对流层延迟。随着空间技术与通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近些年在各个部门以及日常生活
近年来,造山带的地貌演化研究主要关注冰川、河流侵蚀与构造抬升的耦合作用。然而坡体侵蚀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表过程在地貌的形成演化中同样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特别是在深切峡谷为主的地区,滑坡等主导的坡体侵蚀过程控制着地貌演化走向和进程。坡度是坡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当超过稳定的临界坡度时,坡体的侵蚀速率会显著增加并以滑坡等形式迅速地进行自我调整。本文以山高谷深、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且勘探资料丰富的横断山区作为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酸雨污染日益加重,已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和西欧的第三大酸雨区。近年来学者们发现酸雨甚至会导致或加速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开展酸雨作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对滑坡稳定性的评价及防灾减灾设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典型酸雨区攀枝花市机场滑坡为例,以酸雨加剧软弱层泥岩崩解行为进而降低滑坡稳定性为线索,采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方法,首先研究了不同pH酸雨作用对攀枝
四川省作为全国森林火灾的频发区,常常在火灾后引发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火后泥石流就是其中的一种。火后泥石流作为泥石流灾害中的一种特殊类别,它有着独特的启动机理与成灾效应。本文以四川省雅江县恶古乡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进行火烈度区域划分,同时对火烧迹地内汗斗沟火后泥石流发育特征进行分析,最终通过对火烧迹地中土壤的地质结构及水理物理等性质进行试验研究以揭示相关变化特征。主要成果如下:(1)对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