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风险偏好、杠杆率与企业技术创新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是当前经济建设工作的重点。但是创新活动周期长、投资大,企业需要借助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满足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要求。领导者风险偏好决定企业领导者愿意承担的风险强度,是引导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在技术进步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杠杆率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是否存在一个既能促进创新、又可控风险的杠杆率?领导者风险偏好在杠杆率的选择和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领导者风险偏好与杠杆率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尝试对领导者风险偏好、杠杆率和企业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在梳理了现阶段关于领导者风险偏好、杠杆率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和参考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领导者风险偏好、杠杆率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杠杆率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什么样的杠杆率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将杠杆率按照债务类型划分为长期和短期杠杆率、银行借贷和商业信用杠杆率,研究不同类型的杠杆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后在模型中引入领导者风险偏好与杠杆率的交互项,研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有:(1)企业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当杠杆率较低时,企业的活性不足,流动资金偏少,很难维持高投资、长期限的创新活动,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杠杆率的增加,能够更好的发挥财务杠杆的放大作用、税盾作用和负债控制效应,增大企业研发投资强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但是当企业的的杠杆率过大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加剧,影响企业的稳定性,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2)将企业的杠杆率按照贷款期限分为长期杠杆率和短期杠杆率。与短期杠杆率相比,长期杠杆率周期长、数额大,在合理的控制下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将企业的杠杆率分为银行借贷杠杆率和商业信用杠杆率,在中国目前的融资环境下,银行借贷资金种类丰富,更能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要求,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加入领导者风险偏好与杠杆率的交互项后,发现随着企业领导者风险偏好的增大,杠杆率的增加,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主要是因为风险偏好型的领导者,虽然承受风险的意愿增加了,愿意承担较高的负债水平,选择较高的杠杆率,但是过高的杠杆率也意味着融资成本的增加,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加大。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不合理,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委托代理问题加重,都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4)将企业分为高新技术行业组与非高新技术行业组,发现在高新技术行业中,不管是杠杆率还是领导者风险偏好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都更显著。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工程管理在现代建筑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始粗矿的劳动方式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更高、更现代的建筑工程不断的拔地而起,这需要先进的工程管理技术相匹配
宛梆是南阳地区的一个稀有地方剧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宛梆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包括信仰、仪式、禁忌、传承等内容的传统习俗,从行为、语言、心理等各个层面做出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18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其中96例行术后放射治疗,术后3-4周开始放射治疗,放射源为4MV-X射线。上、中段食管癌放射治疗野为双侧
阐述了高温超导单极电机的主要技术关键及解决途径,着重阐述与目前高温超导材料特性相适应的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以及冷却方式与低温真空容器等技术问题.
你用过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吗?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没有COM端口,那么如何解决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解决的方法。$$ 使用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上网有三种方法:手机红外线+笔
报纸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及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mRNA和蛋
本文分别使用化学法和微生物法对草甘膦进行降解,优化降解条件,研究其降解效果;分别在最适降解条件下研究草甘膦降解的中间代谢产物,分析其可能的代谢途径及降解机理。化学法
死亡率是由社会经济学/人口统计学状态变量、行为风险因子和健康指标等三类风险因子所决定,通常在寿险保单计算过程中反映了这一关系。但是,现在的普遍情况是,这些风险因子在
严复的"群"观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群"的形成是从"利"的自然性到"义"的社会性的演化过程;二是"社会"不仅是"群"的内部组织状态的表现,也是"群"的主要构成;三是严复
当今社会,关于“多次盗窃”的疑难问题不断出现,同时“多次盗窃”的法律规范也在不断地进行变迁。本文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挑选现实中疑难案例,在深挖法律规范蕴含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多次盗窃”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研究“多次盗窃”中“次”的认定。在“多次盗窃”中“次”的认定过程中从分析最高人民法院《两抢意见》入手,以及参考立法例中的“多次”犯罪行为,同时,基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