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顺丁橡胶的微生物再生技术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废橡胶的回收与再利用已经成为保护环境、解决橡胶资源短缺的关键。目前废橡胶的再生方法主要有物理再生法、化学再生法和微生物再生法,微生物再生废橡胶是一种环境友好、能耗低、对设备要求简单的新型再生方法。本论文选用本实验室自主筛选的一株具有硫代谢能力且对贫瘠环境有高耐受力的新型微生物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 PL1),研究了其生长特性及对废顺丁胶粉(BR胶粉)的再生工艺条件,考察其脱硫再生能力,评价了再生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确定了鞘氨醇单胞菌-硫化BR胶粉共培养脱硫的培养基配方。首先研究鞘氨醇单胞菌的生长曲线,及其对葡萄糖和硫代硫酸钠的代谢特性,发现该菌在低碳浓度条件下对硫元素有代谢功能。因此,选择了既利于鞘氨醇单胞菌生长又有利于代谢硫的低葡萄糖浓度、适量硫代硫酸钠浓度的培养条件。然后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吐温80和大蒜素在共培养脱硫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吐温80对PL1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大蒜素的加入会明显抑制PL1的生长,但少量加入对硫化胶粉有脱硫效果,故采用1g/L大蒜素和2g/L吐温80预处理BR胶粉后,加入培养基中可明显提高脱硫效果。2.连续搅拌方式共培养脱硫工艺和效果评估考察了废顺丁橡胶组分对Sphingomonas sp. PL1生长的影响,确定了BR胶粉解毒的方法、共培养-脱硫过程的加入阶段,研究了胶粉粒径及添加量、共培养时间等对胶粉脱硫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5L发酵罐,搅拌桨速度为300r/min,采用60目BR胶粉,添加量为培养基体积的5%,30条件共培养-再生10天会获得较优的脱硫再生效果。Sphingomonas sp. PL1能够断裂BR胶粉中的硫交联键,使其表面的硫含量降低64.8%。该菌也可使橡胶主链的C=C双键氧化,转变为醛基等含氧基团。与BR胶粉填充SBR/炭黑胶料比,脱硫BR胶粉(DeBR)填充SBR/炭黑胶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交联密度降低,动态滞后损耗较小;拉伸断裂面的SEM照片表明,DeBR胶粉与SBR基胶界面间结合紧密。3.间歇搅拌方式共培养脱硫工艺和效果评估研究了间歇搅拌的培养方式对鞘氨醇单胞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停止搅拌的时间间隔为24h。在5L发酵罐中采用间歇搅拌的培养方式与废顺丁硫化胶粉共培养-再生10天,评价了再生效果。结果表明间歇式搅拌下,Sphingomonas sp. PL1生长旺盛,对BR胶粉脱硫也具有较好的效果;脱硫BR胶片表面的红外谱图上出现了亚砜和砜的峰,脱硫BR表面硫元素相对含量减少了51.1%,从SEM照片看出,脱硫后胶片表面出现沟槽,20phr脱硫BR胶粉填充SBR性能有较大提高。
其他文献
中国和中东欧16国有160对友好城市(截至2017年12月)。借助这一平台,双方在高层互访、人文交流、经贸促进、专项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人员文化性交流少、实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方法本课题选取我院妇科2018年5月~2019年3月时段内收治的10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共50例
上市公司分红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是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活动获得回报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分红不合理现象自证券市场建立以来长期存在。如
<正> 阎××男,6岁,久泻三个月,愈后脱肛初期排便后可自行还纳,后须用手托回,继而不仅排便时脱出只要腹压增加时如咳嗽。用力,走路直肠即脱出因刺激而充血、水肿,崩疡,病程达
以某市组织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评选参评案例为对象,了解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从案例中发现了各学校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心理咨询
在职业工效学研究过程中,评价工效学负荷及其健康影响的方法逐渐发展起来,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各类肌肉骨骼疾患的调查问卷。鉴于问卷种类繁多,各有侧重,本文对目前国内外职
<正>美国P2P网贷平台LendinqClub日前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财季放款额仅增长2.3%,远低于上一季度的68%和去年同期的90%;其净亏损更是高达8140万美元。其实,中国
期刊
P2P
90年代的黄碧云总是在讲述关于漂泊、还乡与死亡的故事,在她的讲述中,专属于她自身的个人经验,以及由个人经验形成的悲剧哲学,是把握黄碧云创作的关键。同时,从她的悲剧哲学
乳制品作为人们主要的食物之一,在人们的营养膳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乳制品的主要产地之一,呼和浩特地区的供应对乳制品市场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就呼和浩特地区乳制
<正> 怎样当好“班长”,这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问题,也是各级组织和各个正职领导普遍关心又其说不一、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从我在基层多年当正职领导和近几年主管干部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