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ge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企业的竞争型态和赖以制胜的资源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在涌现的新经济秩序体现出全球化、强调无形资产的价值和高度联结的显著特征,过去那种“原子”式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被“网络”和“群组”之间的竞争所取代。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所嵌入的组织间网络,为企业提供了资源、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共享、创造及运用的新机会,从而扩大了企业资源和能力体系,拓展了企业的价值创造空间。与此同时,全球制造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融入全球竞合网络,获取资源、提升能力的战略机遇。在以低成本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之后,如何通过整合利用该网络中的优质资源,构建和强化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价值链的攀升,是本土企业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胜出的关键。由此,组织间资源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成为了理解网络对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影响的核心概念。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全面系统的论述组织间资源到底包括哪些要素,它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并不多见,与其相关的实证研究更属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本文综合运用资源观、社会网络、技术创新和组织学习等理论,围绕“组织间资源如何影响创新绩效”这一核心问题,对组织间资源的内涵及其要素构成进行了逻辑严密的理论推演与分析界定,进而深入剖析了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就组织间资源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部分展开:(1)文献述评与理论发展。通过对资源观、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创新等的详细回顾,找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将资源观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辨析组织间资源的概念,提炼并形成了组织间资源要素的测量模型,形成了本文论证的基础。(2)探索性案例研究与理论框架的提出。在对大量企业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择4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典型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的方法证实了组织间资源要素划分的可行性,并初步形成了组织间资源通过技术能力和相对议价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源于实践的构想。(3)组织间资源对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的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在探索性案例研究基础上,通过做进一步的文献展开,确立了组织间资源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通过208家企业的调查问卷,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确认了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并且讨论了不同情境中该作用机制的异同。(4)组织间资源的演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鉴于组织间资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本文利用208家企业的调查问卷,运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阶段企业的组织间资源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识别了组织间资源的主要影响因素,使得组织间资源的研究得以向纵向拓展,深化了其解释力。基于以上研究论证工作,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组织间资源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组织间资源是企业在组织间关系网络中可以使用的具有价值性、异质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的外部战略资源,虽然企业没有这些资源的完全控制权,却可以通过缔结合作关系充分杠杆化利用这些资源,促进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绩效的改善。(2)组织间资源通过影响企业技术能力和相对议价能力继而作用于其创新绩效。本文通过对208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后发现,组织间资源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是通过三条途径实现的:组织间资源直接作用于创新绩效;组织间资源通过影响技术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组织间资源也可以通过影响相对议价能力影响创新绩效,这些路径一起构成了组织间资源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3)治理模式和产业技术机会在组织间资源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机制中发挥调节作用。在股权型合作关系中,互补资源和专用资源对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知识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惯例是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而在契约型合作关系中,由于双方的目标和背景的差异,共同解决问题的机制比较难以形成,因此,企业的着力点放在合作伙伴资源的杠杆化利用和对知识的有效吸收上。此外,产业技术机会越多,越有利于企业利用组织间资源提升创新绩效。(4)组织间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其构建效率主要受到企业吸收能力、合作伙伴资源水平和双方关系特征的影响。任何资源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路径依赖性,组织间资源也是随着双方关系的发展逐渐建构和形成的。在控制时间的影响之后,组织间资源的多寡受焦点企业吸收能力、合作伙伴资源水平及双方合作关系的共同影响。上述研究结论深化了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作用过程的理解,使得本研究具有了一定的探索意义。具体而言,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化和拓展:(1)对组织间资源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做了明晰的分析界定,从而对组织间资源概念体系进行了优化重构。自从GuIati提出“网络资源”概念以来,战略管理和社会经济学领域的学者都试图从各自的角度将研究推向深入。然而,目前看来对于网络资源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还未达成一致,已有的研究对“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本”、“嵌入性”概念并未作出有效区分。在继承资源观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战略资源的研究范围扩展到组织间关系和网络之中。从组织间互动和协同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二维度(汲取性资源、嵌入性资源)和四要素(专用资源、互补资源、知识共享惯例以及共同解决问题惯例)的组织间资源测量模型,并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本测量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网络资源观进一步深入展开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2)对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全球制造网络影响企业绩效的本质过程。传统的资源观研究把组织内部资源视为企业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而社会经济学者则通过研究网络的关系特征和结构特征来间接地讨论组织间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效果。在探索性案例研究和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创造性地构建了包涵组织间资源、技术能力、相对议价能力到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从而将组织间资源与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和结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组织内、外部战略资源纳入了统一的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大样本统计分析发现,从价值创造视角来看,组织间的汲取性资源直接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嵌入性资源通过推动技术能力的升级进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改善。从价值分配视角来看,汲取性资源在促进焦点企业价值创造的同时也导致了其对跨国公司的依赖关系,损害了它从创新成果中受益的能力,而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则会改变双方的相对议价地位,从根本上提升本土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地位。这些发现对全球制造网络中本土企业如何有效管理和运用组织间资源构建能力、提高绩效、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深入探究了组织间资源的演化过程,并识别了其主要影响因素。资源具有路径依赖和动态演化的特征,组织间资源是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现有的研究对于组织间资源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鲜有讨论。通过大样本调查和方差分析,本文展示了组织间资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演化路径,从而推演出了组织间资源的演化规律。进一步地,本文从企业内部、合作伙伴和双方关系三个方面总结了组织间资源构建效率的影响因素,初步揭示了组织间资源形成的内在机理,为企业有效获取和管理组织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囿于笔者时间、精力所限,本文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此,论文的最后一章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可能继续深入的若干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将应用静脉留置针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每天更换贴膜组(A组)35例、隔天更换贴膜组(B组)38例、3 d更换贴膜组(C组)25例,观察置管反应。结果A、B组置管反应总发生率与C组比较有极
<正>PVP是一类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功能高分子精细化学品,PVP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增溶性、成膜性、生理惰性、络合能力、黏结能力和胶体保护作用等独特的性能,所以它作为精细化
会议
随着常规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压力使得各国政府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
本文以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部分企业资产管理实例简要地阐述了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运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做出深入分析,为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科学运用与发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均经病理证实)患者65例,比较术前常规彩
气井开始积液时,井筒内气体的最低流速称为气井携液临界流速,对应的流量称为气井携液临界流量。曳力系数是推导临界流速公式的重要参数,本文引用西南石油学院彭朝阳推导出的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日渐成为人类生存的一大威胁。抗生素在人类和动植物中的过度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由单一的发展成多重的。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已经无法抑制多重耐药菌的生长
私募股权如何从投资项目中顺利退出是我国私募股权市场监管层、私募基金管理者以及被投资对象最为关注的问题。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为私募股权投资尤其是退出机制设计一套各方
贷款承诺赋予借款人在未来特定时间内向银行以一个事先协商好的利率,获得不超过一定额度的贷款权利。随着贷款承诺的广泛应用,相应的风险及其定价理论研究迅速发展。现有的研
目的以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为基础,按照服务内容不同,界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各类工作人员的绩效和绩效考核维度,确定各绩效指标及其权重,从而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人绩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