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差异性表达在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wq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据GLOBOCAN 2020最新统计,胃癌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给国家和社会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根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胃癌患者分期主要以进展期为主,约占全部胃癌患者的80.3%。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胃癌筛查的逐步重视,早期胃癌患者比例逐年增加,预后相对较好。对于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者,在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可行内镜下EMR或ESD手术,创伤更小、对胃功能的影响更小,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然而,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单纯内镜下切除显然是不足的,正因如此,预测早期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前提与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南方医院住院并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为早期胃癌。随后检测患者DNA甲基化状态,并根据患者的最终病理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然后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并分析相关甲基化位点的基因,建立早期胃癌甲基化差异图谱,同时通过组织DNA甲基化检测来区分早期胃癌患者伴/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甲基化标志物的差异,以此来探索伴/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基因甲基化状态,以期通过甲基化检测来预测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进一步将筛选出的甲基化位点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同时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差异性位点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收集的100例早期胃癌的癌组织中,其中20例淋巴结转移(LN+)患者原发灶和癌旁样本,80例淋巴结非转移(LN-)患者原发灶和癌旁样本。我们将这些标本进行了 100个全基因组高通量(EPIC)建库和DNA-seq。通过对20个LN+和80个LN-的样本进行测序分析、文库构建、火山图、热图及诊断能力分析后发现,LN+和LN-的组织样本存在差异CpG位点。单因素分析结果T分期(P=0.02)、脉管神经浸润(P=0.023)、GNAS甲基化表达(P=0.001)是早期胃癌LN+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T分期(HR=9.906,95%CI:1.48~60.15,P=0.048)、脉管浸润(HR=20.035,95%CI:1.64-240.77,P=0.032)及GNAS(HR=33.620,95%CI:3.25~322.2,P=0.006)为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表明GNAS、T分期、脉管浸润均可以提示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通过TGCA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后发现,GNAS在早期胃癌中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缩短,反之,患者总生存期提高,这项结果表明GNAS在早期胃癌中作为一种不良的预后存在。结论:(1)基于二代测序技术(NGS)的DNA甲基化基因检测可以区分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否,LN+和LN-患者肿瘤组织存在差异CpG位点;(2)胃癌组织中发现GNAS基因甲基化在早期胃癌组织淋巴结是否转移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表明GNAS基因与早期胃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GNAS均为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TGCA数据库分析也揭示了 GNAS提示着不良的预后,预示着GNAS在预测早期胃癌不良预后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结肠癌是全球内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人类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生活方式改变:膳食结构改变、饮酒、吸烟、肥胖以及遗传因素等。目前国内结肠癌早期诊断率仍较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多数伴有远处转移或浸润症状,治疗手段受限,进展较快,预后通常较差,5年生存率大约为14%左右。治疗手段多以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或手术+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为首选,
研究背景结肠癌(结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常见的恶行疾病(每年185万例新病例;占总恶性肿瘤的10.2%),死亡人数更是超过肝癌,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的恶性肿瘤结肠癌的治疗通常包括外科切除原发肿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在结肠癌治疗上,组织学和表型水平上的异质性在肿瘤耐药性和肿瘤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癌症干细胞(肿瘤干细胞)是癌症异质性和治疗失败的主要诱因之一。MicroRNAs(miRNAs)是一
背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评估老年期痴呆患者照护需求的重要指标。老年期痴呆患者ADL损害伴随着疾病全程,其中认知损害及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加重了患者ADL损害,增加照护需求的数量和复杂性。了解患者ADL损害特征及照护支持难度,有利于提高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在新时代"互联网+"以及5G的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广泛应用,新型高效的数学智慧课堂也应运而生。在新型教育方式的普及下,不仅减少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也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通过对便捷的、可移动的终端操作,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即时反馈。本文阐述了笔者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的一些理解和建议。
经航天医学研究证实,在太空失重和模拟失重的去负荷条件下,体液往头部、上肢转移,航天员会不同程度出现心脏做功减少、心肌萎缩、心率下降、心律不齐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当宇航员返回地球以后会出现立位耐力不良和立位晕厥。因此,失重所导致的心脏重塑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和评估至关重要。由于太空实验空间有限,目前,超声设备成为唯一可安装在太空舱内的医学影像设备。研究表明,心肌超声弹性成像有望形成心肌收缩超声功
目的:在对后天获得性脑损伤患儿癫痫发作生物节律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在人体生物节律建立前和后造成脑损伤的这两部分患儿其癫痫发作的节律特点及睡眠情况的不同,以探索癫痫发作时间分布节律的形成机制。方法:搜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住院且出院诊断为“癫痫”的患儿,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确定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人体中心体温最低的时间点(05:00)为起点
目的了解我院近10年DF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应抗生素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本地区DFI的经验性抗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近10年348例DFI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检验指标、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结果、药敏结果。结果1.我院DFI患者以>60岁的老年男性、Wagner2级的慢性溃疡多见。创面微生物培养提示G+菌多于G-菌,真菌感染也不容忽视。其中,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G-菌
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皮肤病,易复发。目前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是银屑病发病的关键因子。最新研究表明,IL-15和组织常驻记忆Tissue resident memory T,TRM)细胞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复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5与其受体的重要组成成分CD122(IL-15Rβ)结合,可能促进TRM细胞的形成与功能。本实验旨在研究抗CD122抗体
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故障区域录波自动分析方法并进行了系统的研制,该系统是基于广域信息的继电保护实时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故障区域录波自动分析系统可自动生成本次事故的综述,以及所有录波的时序分析、动作行为判断、定值灵敏度分析、模拟量分析、外回路分析、采样回路分析、定值分析、压板分析等功能,并对波形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告警。通过自动分析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CKD患者的血管钙化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血管钙化的机制与骨生成过程有类似之处,在高磷高钙、氧化应激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经历了成骨样分化的过程。氧化应激在CKD患者的血管钙化进程中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