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锂离子电池以其电压高、比能量高、放电平稳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航空军事等领域,然而液态电解质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备受关注,由于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安全性、高体积利用率、设计灵活等优点,它已成为近些年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从已经商品化生产的锂聚合物电池来看,聚合物电解质仍存在室温电导率较低、使用寿命短、成本高、机械性能不好等问题。本文首先对PEO/LiClO4/LCI(PPL)与PEO/PMMA/LiClO4/LCI(PPLL)共混体系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交流阻抗、红外光谱、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及扫描电镜能谱探讨了不同组分配比对电导率、热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然后结合共混体系所得结论,将聚环氧乙烷作为支链接枝到以PMMA为主体的五种嵌段共聚物主链,制备了PEO-PMMA(PP)、PEO-PMMA-AMPS(PPA)、PEO-PMMA-NMAAB(PPN)、PEO-PMMA-M1(PPM)、PEO-PMMA-AMPS-M1(PPAM)五种共聚物电解质,对不同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热性能、微观结构进行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PLL、PPLL电解质醚氧键氧原子与锂离子发生配位;PPL共混电解质电导率随LCI含量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PPLL共混电解质电导率在LCI含量升高至1%时电导率达最大值3.16×10-4S/cm后迅速下降;LCI通过提高聚合物电解质各组分相容性,使PEO热分解峰降低,PMMA的热分解峰升高,同时使电解质的结晶度降低。LCI分子链刚性较强,在PLL体系中不利于锂离子的迁移;但可能由于偶氮基团、磺酸根的存在一定含量的LCI可以提高PPLL体系的电导率。在PP、PPA(含磺酸基团)、PPN(含偶氮、磺酸基团)、PPM(含刚性分子链)、PPAM(含磺酸磺酸基团与刚性分子链)五种共聚物电解质中,红外光谱证明了五种共聚物的生成,PP、PPA、PPN电解质醚氧键氧原子与锂离子发生配位,M1嵌段抑制氧原子与锂离子的配位;交流阻抗结果表明,与PP电解质电导率相比,NMAAB嵌段的引入使电解质电导率升高至4.1×10-5S/cm,AMPS次之,而M1嵌段使电导率降低,继续增加AMPS嵌段后电导率升高;TGA结果表明,NMAAB、AMPS嵌段降低了PP嵌段的热分解温度,在保证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情况下利于锂离子传输,M1嵌段则提高了PP嵌段热分解温度;电镜及偏光照片表明,NMAAB嵌段使电解质各组分(包括无纺布)之间相容性效果最好,AMPS次之,这与偶氮基团、磺酸基团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