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出血是息肉切除常见的并发症,钛夹和尼龙绳是很关键的止血方法。在切除带蒂息肉时,钛夹和尼龙绳可预先结扎蒂部来预防术中及迟发出血。钛夹也用于息肉创面的闭合来预防迟发出血。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了大样本量的息肉切除病例的信息,对钛夹及尼龙绳的止血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收集本中心2003年1月-2016年3月行息肉切除的病例,息肉直径均大于等于10mm。按切除方式,将病例分为切除前预先夹闭蒂部组及预先未夹闭组,预先夹闭蒂部组分为A组:预先用钛夹夹闭息肉蒂部,B组:预先用尼龙绳结扎息肉蒂部。预先未夹闭组分为C组:切除后用钛夹夹闭创面,D组:切除后未用钛夹夹闭创面。分析比较每组病例的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不同因素对息肉切除后出血的影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近五年的有关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文献,总结分析其特征。结果共2006例息肉纳入分析。预先结扎带蒂息肉共279例,其中使用钛夹预先结扎蒂部共147例,平均直径21.8mm,术中出血率3.4%(5/147),迟发出血率6.1%(9/147);预先用尼龙绳结扎蒂部共132例,平均直径27.5mm,术中出血率3.8%(5/132),迟发出血率7.6%(10/132)。两组的术中及迟发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不同直径组的息肉,钛夹及尼龙绳预防术中及迟发出血的作用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出血的病例均经内镜成功止血。以上病例无一例发生穿孔。在影响迟发出血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息肉直径、部位、组织学类型、异型性、术前是否出血、术中是否出血、结扎方式均对息肉切除后出血无明显影响(P>0.05)。未预先结扎的息肉共1727例。息肉切除后,用钛夹夹闭创面的共888例,息肉平均直径18.13mm,迟发出血率3.2%(28/888)。未用钛夹夹闭创面的息肉共839例,息肉平均直径17.11mm,迟发出血率1.9%(16/839)。两组的迟发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不同形态组及不同直径组的息肉,术后应用钛夹组及未应用钛夹组的迟发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出血的病例均经内镜成功止血。以上病例无一例发生穿孔。在影响迟发出血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及是否有蒂为影响息肉迟发出血的因素(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较大(OR=0.972,P=0.021)及息肉生长在右半结肠(OR=0.333,P=0.031)为息肉切除后迟发出血的保护因素。在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出6篇有关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文献,大多数研究表明,钛夹或尼龙绳是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有效的止血方式。结论对于带蒂息肉,预先使用钛夹或尼龙绳夹闭蒂部的止血作用相同。对于未预先结扎的息肉切除后,钛夹夹闭创面并未降低迟发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