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伦理思想探析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斯密是世界闻名的经济学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情感伦理学家和经济伦理学家。在这样一个道德情感濒临崩溃和物欲膨胀的时代,研究斯密的情感伦理思想和经济伦理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探析了斯密的伦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全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第一部分:从“亚当·斯密问题”看斯密的人性观。“亚当·斯密问题”反映了斯密这样的人性观:经济活动主体既具有自利心,又具有同情心;自利心居主要方面;同情心抑制自利心。同一人性的两个方面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以及必要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而得到统一。 第二部分:亚当·斯密情感伦理思想和经济伦理思想探析。情感伦理思想包括同情,正义,良心和义务,效用和习俗对道德情感的影响,仁慈、谨慎和自我控制等。经济伦理思想包括自由,公平,互利以及社会生产全过程所蕴涵的伦理内容等。 第三部分: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的现实启示。现实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注重情感在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
其他文献
老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其对于人心、对于时代的关切与反省中蕴含着丰富的治疗学智慧。老子《道德经》的治疗学理路是从“知病”、“治病”、“去病”到“无病”而展开。自我之骄奢、人际之冲突、世间之决裂即为“病状”之显现。自然生命的失真、心知骄奢的定执、意识形态的对立才是引发世道人心衰颓之“病因”。故其以少私寡欲、知足知辱、虚静无为等工夫对其治疗。老子《道德经》认为通过“无”之治疗,生命意义即可得到贞定、价
学位
作为曾国藩一生得力之所在,“强毅谦谨”是其德性工夫论与实践哲学的总结。曾国藩在一生的治学、治家、治官、治军中,秉承程朱理学,博采禹墨之勤、管韩之严、老庄之虚静,形成了前期偏刚毅,后期重谦谨,兼收阴阳的融合思想。这一思想以中庸为方法,以体用为理路,形成以强毅为体,谦谨为用的理论体系。  “强毅谦谨”兼蓄“勤、敬、刚、恒、诚、恕、静、慎、悔、俭、廉”等思想内涵,在人生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直到咸丰
学位
“天命”概念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哲学发展脉络之中,它始于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萌芽阶段,回应人们对于自身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诉求。商周起,古人就从宗教、政治与社会发展、伦理道德等层面不断认识“天命”以把握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规律。  “天命”亦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命题之一,他继承了传统天命观中的部分思想,并进行了改造与发展,对“天命”的把握、探索与追求也贯穿于他的整个生命历程之中。尽管他对
学位
汉魏西晋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是中国佛经翻译的起步阶段。佛教译经团队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起初由两三人组成,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译经团队的职分和规模也在不断变化。到东晋时期,统治者开始组建和资助佛教译经团队。举全国之力召集学问僧组建成的译经团队较汉魏西晋时期的译经团队更为规范。早期译经团队在官方译场译经的比较下,显得黯然失色。  本文试图跳出早期译经的个体研究和译经团队的片面研究,借助历
学位
礼容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是学术界关注不多。礼容指的是礼对于人的容貌(身体动作)、颜色(面部表情)、辞气(话语辞气)和服饰(衣服穿着)四方面的规定,它同时也是一种德性修养功夫,具有内外交养的特点。  王船山的礼容思想上承孔子、曾子,将礼容作为修身之大本,确立礼容修养与心性修养的同等的价值。王船山对于朱熹、王阳明的礼容观均有所批判。朱熹只是把礼容作为心性修养的检验标准,
学位
范仲淹德行纯备,材兼文武,出为名相,处为名贤,进退安危,不易其志。以天下为己任,一生光明磊落。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其《岳阳楼记》千载传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感召无数仁人志士。而其多方汲引士儒,更是被誉为“百世之师”。范仲淹作为能臣、名贤、文士可谓誉满天下,然其学术精神,因资料零散,学人罕能窥其堂奥,不免留下遗憾。有鉴于此,笔者特以范仲淹的易学思想为研究主题,力图呈
学位
船山一生著述丰富,经史子集均有研究。其中,易学是其钩深索隐、潜精研思的重要部分。船山潜心研易四十余年,不仅留下诸多的易学著作,还将其易学思想贯穿于其整个学术思想体系。后世学者也都积极肯定船山易学在中国易学史上的巨大贡献,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界对船山易学著作的研究仍有所不足,其中,就包括对《周易大象解》的研究。对于船山《周易大象解》思想的研究现状,显然使我们在留下遗憾的同时也存有期许,本文就是对这种期
学位
在“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基调下,孝道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传统社会的生活底色。如今,在文化碰撞愈发激烈的局势下,如何吸取儒家孝道思想,将其与当下社会发展相结合,已然成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基于船山在特殊历史境遇下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开新,本文将以王船山孝道思想的哲学基础为题,试图对其孝道思想中的价值结构和哲学依据展开梳理,希望能为孝道思想的现代
学位
宋学最初是指宋儒以义理解经的经学形态,此种经学形态的学术范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还进一步拓展到词章、治道、身心之学等各个学术思想领域,同时又延续至元明清时期。所以,“宋学”既指宋代的断代学术,亦指一种跨朝代的学术范式与学术形态。自船山没后以至于今,学界围绕船山与宋学的关联问题争讼已久,诸多说法或盛传一时,或流行至今,均有其合理与可取之处。然细考之,已有之论或为宋以来道统框架所限定,或为现代学科分
学位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遭遇到西方文化的挑战与冲击。如何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的主要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恰当地理解和诠释中国历史文化成为中国学者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至20世纪,许多中国学者开始自觉地反思历史文化诠释活动,以为恰当地理解和诠释历史文化提供学理依据。这使20世纪的中国学术思想世界中涌现出多种历史文化诠释思想,钱穆的历史文化诠释思想即是其中之一。立足于钱穆的著作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