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化瘀软肝胶囊对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葡萄糖基酶、葡萄糖-6-磷酸酶、硬脂酰辅酶A1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化瘀软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在正常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除正常组大鼠外,模型组均采用自制高脂饲料(15%猪油+10%蛋黄粉+70%基础饲料+5%白砂糖)进行喂养,并配合绑腿刺激法及试剂干预法拟造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模型组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喂养8周,并在造模开始第5周之后每天用纱布捆绑大鼠双后腿,以不损害表皮为度,使老鼠暴怒,继而与其他大鼠撕扯激斗,从而使全笼大鼠情绪暴躁不安。每日定时1次,每次刺激定时30分钟,为避免造成炎症干扰,可用0.5%的碘伏涂擦受伤部位,以预防感染及炎症干扰;并在造模第5周的周一、第6周的周三定时给造模大鼠尾静脉注射小牛血清蛋白(BSA),浓度为50g/L,给药剂量为2.5ml/kg;在造模第6周起尾静脉缓慢注射浓度为0.1g/L的去甲肾上腺素(NE),起始剂量为每天0.5ml/kg,每2天增加0.25ml/kg,直至增加到每天1.0ml/kg后持续至造模结束。每周末隔日给食,称其体重及24h饮食、饮水量。造模期间观察大鼠的毛色,舌色,眼球颜色,皮肤颜色,易激惹情况。造模8周后,随机抽取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各3只,处死后抽取股动脉血及肝组织切片,验证造模是否成功;成功后继续予化瘀软肝胶囊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干预,待12周后处死大鼠,经生化试剂盒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用Elisa法测定葡萄糖基酶、葡萄糖-6-磷酸酶、硬脂酰辅酶A1的含量;测葡萄糖基酶及葡萄糖-6-磷酸酶mRNA水平。称取1g新鲜肝脏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肝脏体积与对照组大鼠体积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增大,模型组肝湿重比值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色暗淡,情绪急躁易怒,药物干预后,药物干预组大鼠毛色及情绪较阴性对照组优异。2.大鼠肝湿重整体数据显示,模型组较其他组数值偏高,对大鼠肝组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阴组)肝指数较其他治疗组偏高,药物治疗组中,中药高剂量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阳性组)肝指数较为接近。3.光镜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肝组织,对照组结构基本完整清晰,模型组可见弥漫性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各治疗组弥漫性肝脏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轻于模型组。4.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MDA活性值与正常组及治疗组偏差略大,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MDA存在明显差异,SOD及GSH-PX活性模型组较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与瑞发他汀组较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CK、G-6-P、SCD-1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各治疗组水平与模型组水平对比差异较小,分析原因,归咎于采血时应激反应及血清存放时间。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GCK mRNA表达降低较明显,瑞舒伐他汀组与中药低剂量组表达略有较低。与正常组相比,中药低剂量、中药高剂量组G-6-P mRNA水平表达明显升高,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1.绑腿刺激法+高脂诱导饮食法+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小牛白蛋白的方法可成功造出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模型。2.化瘀软肝胶囊对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治疗效果,尤其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中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带来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紊乱),化瘀软肝胶囊具有一定改善体内糖脂代谢的作用,可调节体内葡萄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等,增强体内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