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葡萄糖苷酶的桂花浸膏增香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wangha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花是中华传统名花中兼具观赏、食用、药用和香用价值的奇葩,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桂花浸膏的国家,年产量不足1000kg,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通过β-葡萄糖苷酶的水解可以释放出桂花潜在的芳香成分,从而可以增加浸膏的产量,这对于天然香精香料工业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对β-葡萄糖苷酶在桂花浸膏增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桂花采摘后的保藏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真空微波干燥是最佳保藏方法,30℃,10min左右即可完成干燥,使其水分含量<15%,其最大优点是低温快速;在真空微波干燥前,微波灭酶的干燥效果优于蒸汽灭酶。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β-葡萄糖苷酶水解预处理四季桂B的最佳工艺条件:加酶量为0.13mL/g,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2h,酶解搅拌速度90r/min,缓冲液pH4.5,缓冲液用量5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h,石油醚用量5mL/g。在此工艺条件下,浸膏得率由0.17%提高到0.42%,即酶解处理后浸膏得率增加了近150%。感官鉴评结果表明,加酶后的桂花浸膏香气更加浓郁、香甜,与不加酶样品相比,两者在1%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AmberliteXAD-2树脂吸附和有机溶剂洗脱分离出桂花中的键合态芳香组分,再通过β-葡萄糖苷酶水解,出现了桂花特有的香气,用HPLC分析水解后的水相,发现水解后的键合态芳香组分中产生了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释放出来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析表明,主要为2-庚烯醛、L-萜品醇、4,6(E),8(Z)-大柱三烯、4,6(Z),8(E)-大柱三烯、4,6(E),8(E)-大柱三烯、2-羟基苯乙醇、月桂酸、二氢-β-紫罗兰醇、4-氧代-β-紫罗兰酮、亚油酸、γ-癸内酯、油酸乙酯等,证实了桂花中有相当部分的芳香物质是以葡萄糖苷、半乳糖苷等结合态形式存在的。 最后还对四个不同产地和品种的桂花副产物进行了基本成分、营养成分的对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加酶提取后剩余花渣的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粗纤维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未加酶样品,但黄酮的含量则降低;经β-葡萄糖苷酶预处理桂花后,净制桂花净油后的蜡质沉淀中齐墩果酸(OA)含量比不进行预处理的的提高20%,这大大提高了桂花渣资源的利用价值。
其他文献
苹果多酚是一类很强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等多种生物功能活性是茶多酚的100倍。苹果多酚除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外还有抗变异原性、防龋齿作用、抑制血压上升等生理功能,
目的:探讨3-正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小鼠的情绪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C57/BL6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 n=8),
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生物质与煤粉混合燃烧的旋流燃烧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气相场的计算采用的模型是气相作为连续介质基于欧拉系下的RNGκ-ε模型,对颗粒相
该论文研究了白龙果果皮和红龙果果肉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讨论了影响色素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两种色素的结构.该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白龙果
本实验以小麦面筋蛋白及组分为原料,研究了所制可食膜的理化特性和机械特性,并用优选出的可食性膜保鲜猕猴桃。结果表明: (1)以面筋蛋白为原料进行单因素实验时,用三种多元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的产量也日益增加。污泥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都有巨大危害作用的固体废弃物。本文从探索污泥中的水分分布特
学位
目前,高校事务管理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因此,鉴于人们以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论文选题存在的诸多缺点(比如效率低下、容易出错,实时性和互动性不强),开发出了选题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肾脏低温延时保存的生物传热机理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对肾脏及保护液物性参数和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实验。该研究内容,是从热
利用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是解决当前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光伏系统输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利用聚光器材料的低成本优势,来替代昂贵的太阳能电池板,降低光伏系统的综合成本,以实现太阳能光伏转换高效性与经济性的统一。针对这一目的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基于遗传算法,对不停电独立聚光光伏发电系统中CPC系统安装倾角进行优化计算,确定杭州市CPC系统最佳安装倾角为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