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材断裂韧性及强韧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21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的用作工程材料。然而,作为一种天然的各向异性非均质材料,其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弱界面、细胞间隙、纹孔等,这些薄弱层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会引发微小裂纹的产生,削弱竹材的强度,使得竹结构变得易于破坏。研究竹材受载荷后,这些薄弱层的变化及裂纹的演化规则,用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竹材的断裂破坏行为,有助于提高竹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是扩大竹材在工程领域进一步应用的关键与基础。因此,本文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细胞结构,首先研究了细胞比量对竹材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并利用原位扫描电镜(In situ SEM)在细胞水平上分析了竹材的内在强韧机制和外在强韧机制。然后分别从竹材的弯曲柔韧性和弱界面增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竹材强韧机制与其细胞结构的关系。从弯曲柔韧性角度分析了影响韧性的主要细胞种类,并采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扫描技术(μ-CT)原位观察了不同细胞的弯曲形变,分析了它们的弯曲机理。由于竹材中存在界面弱化增韧机制,因此使用SEM观察确定了层间断裂过程中,竹材细胞和亚细胞尺度的弱界面,然后采用纳米压痕和拉曼光谱技术定量表征了这些弱界面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分布。最后,在了解了竹材细胞结构的基本韧性机制(内在强韧、外在强韧、弯曲柔韧性、弱界面增韧)后,讨论了水分这一典型外因对竹材断裂韧性的影响,并同样通过分析弯曲柔韧性以及断裂面(弱界面)的变化来分析水分对竹材韧性的影响机制。本论文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竹壁外部(竹青)的初始断裂韧性(裂纹起裂能量)和增长断裂韧性(裂纹扩展能量)最低,中间部分(竹肉)的增长断裂韧性最高。竹子的内在强韧机制与塑性变形区域的大小和裂纹路径的曲折程度有关,而塑性区的大小和裂纹的曲折都由薄壁细胞的含量决定。由于竹青的薄壁细胞含量最少,因此其初始断裂韧性最低。竹子的外在强韧机制与纤维桥联有关,纤维桥联效果与参与桥联的纤维长度和纤维数量有关。竹肉部分参与桥联的纤维更长且数量更多,因此,其增长断裂韧性最高。一般而言,内在强韧机制是竹子Ⅰ型层间断裂时的主要强韧机制,但是,当竹材很薄并且发生径向-纵向裂纹时,内在和外在强韧机制对其断裂韧性都非常重要。(2)弯曲竹青(高纤维细胞含量)所需的力一直大于弯曲竹黄(高薄壁细胞含量)所需的力,这是因为纤维细胞的密度比薄壁细胞更大。产生裂纹时(裂纹长度为0 mm),竹青的弯曲位移更大,说明竹青弯曲柔韧性更好;裂纹在竹黄中的增长比在竹青中是在竹青中的4.0倍。竹青弯曲后呈拱形,而竹黄呈三角形,这是因为弯曲过程中,薄壁细胞横截面单位面积变化(-8.9%)远大于纤维细胞变化(-0.6%)所导致的。薄壁细胞主要是通过增加纵向和横向面积之比来吸收宏观上的弯曲变形。导管细胞通过在弯曲后细胞腔面积减少和细胞本身发生弯曲来承受试样宏观上的弯曲变形。纤维细胞则是通过弯曲单个纤维细胞以及细胞(或细胞壁)之间的滑移来吸收变形。(3)断裂面的观察表明,在细胞尺度上,导管细胞是最容易被破坏的,而纤维细胞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亚细胞尺度的弱界面有细胞的复合胞间层(CML),细胞壁薄层和纹孔。这些区域的平均储能模量值:CML为13.7 GPa,纹孔为17.0 GPa,薄层为20.6 GPa,厚层为25.3 GPa。与细胞壁厚层相比,CML的纤维素含量最多降低了51%,薄层降低了41%。由于CML处的纤维素含量最低,因此是裂纹扩展时的首选亚细胞结构。纹孔的硬度低于相邻非纹孔区域的硬度。(4)水分增加了竹材的断裂韧性以及弯曲柔韧性。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结果表明:竹材的初始韧性几乎不受水分的影响,约为520 J/m~2,但是其增长韧性随着湿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线性拟合的结果表明,湿度每增大1%,增长韧性增加7.6 J/m~2。此外,裂纹在湿样中传播速度更慢,因此,同样的裂纹长度时,湿样有更大的开口程度,断裂韧性更大。竹材弯曲柔韧性的结果表明,随着湿度的增加,竹材弯曲后裂纹产生得越来越晚且扩展得越来越慢。竹材吸湿以后,水分与细胞壁无定形区结合,使该区域发生润胀,细胞壁变软。此外,水分还会在细胞壁表面形成水层,减小壁层结合力,增大细胞壁松弛。因此,湿样的细胞壁可以通过吸收更大的变形和物质的重新排列来避免应力集中或裂纹扩展,最终导致了湿样竹材具有更好的弯曲柔韧性和断裂韧性。总的来说,生物质材料(骨头、木材、竹材)的断裂韧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非生物质材料(石材、土壤、黏土)的断裂韧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
其他文献
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世界范围内针叶树上最常见和分布最广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了针叶林的生态平衡。内生微生物促进寄主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和食叶昆虫的侵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松枯梢病发病时,内生微生物作为生活于寄主植物中的微生物,首先与病原菌发生接触并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过往研究中往往被忽视。本研究以松枯梢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松
学位
混交林结构复杂且树种多样性丰富,比人工纯林有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在森林经营的历史中已在理论层面也形成了要把人工纯林逐步改造为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经营方法。了解天然混交林复杂的空间结构、分析不同经营措施对空间结构的影响以及空间结构与单木和林分生长的关联对于森林的精准经营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中12块1公顷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大样地为研究对象,判断3种林层定量划分方法在
学位
随着我国天然林的全面禁伐,木材供给短缺的问题更为明显,因此木本竹的开发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木本竹种,凭借其优质的材性成为良好的木材替代品,其用途广泛涉及家具、建筑和造纸等各个方面。另外,竹浆造纸具有原料易得和成纸光滑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部分木浆造纸,然而木质素的降解一直是竹浆造纸工业实现绿色环保的难点之一。因此,研究毛竹木
学位
本文在崂山风景区典型次生林区域,沿5条调查样线共设置69个20m×20m的样地,记录各样地的物种组成、各项地形指标,通过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分析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木本植物的功能性状。根据样地-物种重要值矩阵,通过k均值划分和ward聚类,将样地划分为不同的群丛类型。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研究不同群丛类型以及乔木、灌木、草本各
学位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中国农林部门共同管理的重大外来入侵生物检疫对象,自1979年入侵我国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害程度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中国生态安全。引入灯光遥感指数定量化模拟表达人为活动对有害生物的传播影响,以GIS(Geo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栅格代数运算为基本方法,开展精细化的传播规律、空间分布格局和扩散风险测报预警研
学位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稳定、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环境条件。监测森林中乔木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仅可以为森林资源利用提供基本信息,同时也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森林与环境系统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林业提供数据支撑。冠长、冠长率是树木活力、木材质量和树木抗逆性的重要指标,利用枝下高预测冠长是获得冠长的有效方法。激光雷达在大尺度研究区域森林调
学位
(S)-芳樟醇是一种单萜化合物,具有多种突出的生物活性与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调味品和医药等领域。目前,天然芳樟醇主要从芳樟木油和芫荽子油等香料中分离获得,受到植物资源的制约。人工合成的芳樟醇主要为消旋体,生物活性和商品价值均较低。因此,利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生物合成(S)-芳樟醇受到关注。本文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宿主菌株,引入外源芳樟醇合酶基因
学位
重金属因持续污染环境,及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植物修复与生长调节剂联合使用因具有成本低廉、简单易行且环保有效等优点而成为近年来解决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措施。铅(Lead,Pb)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危害性较强的重金属之一,因此,控制和有效治理铅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能够促进重金属胁迫下植物体内离子吸
学位
岷江冷杉林(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 forest)是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区岷江水源涵养林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采伐而遭到破坏。森林更新是森林恢复的关键,而幼树对生境的适应是更新个体成功建立的关键,生境中的温度、光照、土壤养分等非生物因子是影响幼树生长建立的重要因子。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MF)能提升宿主
学位
制造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机械模具因其塑形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的优势,在制造业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传统的模具样式单一、精度和效率都有待提高,无法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产品多样化生产需求。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应运而生。文章从国内机械模具制造存在的问题出发,介绍了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数控技术在机械模具加工制造领域的应用优势,并对其在机械模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