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有限元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建设,混合桥梁这一种集钢结构桥梁与混凝土结构桥梁优点于一身的结构形式日渐兴起。而作为混合梁的关键部位—钢混结合段,其目前主要的形式之一是前后承压板式钢混结合段,其内部构造比之前的钢混结合段形式更加复杂,设计研究人员对其力学行为认识尚不甚明确;同时不同的施工方法对钢混结合段的最终受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多尺度建模的方法对钢混结合段进行施工模拟,分析不同施工方法对于钢混结合段的影响;对钢混结合段进行参数分析和结构替换,其研究结果为钢混结合段的设计提供指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依托中卫南站黄河大桥,通过建立梁单元模型、精细化全桥模型、精细化局部模型、多尺度模型四种模型。以四种模型的应力与位移结果证明了多尺度建模方法的正确性与优点以及局部精细化模型的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建模方式在四种建模方式中效率最高,优点明显,多尺度建模分析方法能真实地反映局部精细模型中的应力分布。
  (2)以中卫南站黄河大桥的混凝土截面和较为常见的T梁截面为研究对象,以应力匹配率为指标提出了局部精细化模型和多尺度模型的特征长度概念,计算出这两种截面的特征长度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局部精细化模型和多尺度模型两种研究局部模拟精细化方法,都需要大于特征长度才能较为真实的反应该研究部位的真实应力,而局部精细模型的特征长度通常是多尺度模型的几倍甚至相差一个数量级。
  (3)建立了考虑施工过程的全桥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正确性;在微观层面上,以应力与应力梯度为指标对钢混结合段各个构件在不同施工工序的条件下进行应力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比不同工序下的钢混结合段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内力占比,提出不同指标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对截面进行分区分析不同区域在整个截面的工作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支架拆除的越晚越少,成桥状态下钢混结合段的应力和内力传递更加平顺,其力学性能表现更加优异。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支架拆除的越早越多,应力水平和应力传力效率越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支架拆除的越晚越少,内力传递更加缓和,整个截面不同区域内力分配更加均匀。
  (4)分析有格室前后承压板式钢混结合段长度、后承压板厚度和钢格室高度等参数变化对钢混结合段传力性能的影响,根据前面提出的传力指标,对不同参数的钢混结合段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钢混结合段前承压板的厚度T对钢混结合段前半段各个截面承担内力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后半段影响忽略不计;钢混结合段中混凝土格室的长度L和钢格室的高度H对钢混结合段各个截面所承担的内力影响比较突出。
  (5)在多尺度的建模方式下,将钢混结合段原有的单混凝土格室构造替换成双混凝土格室,讨论了不同构造对轴力传递以及弯矩传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混凝土格室具有更小的平均传力斜率、最大传力斜率、传力均匀度和更长的传力长度,其传力途径更加平缓,在此刚度突变处更加合理。
其他文献
泥石流作为山区频发的地质灾害,对其活动区域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建构筑物及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营造成极大威胁。冲击与淤埋是泥石流灾害最为显著的方式,目前对于泥石流冲击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而对于淤埋破坏仅见零星研究。  两相物质组成直接影响泥石流沉积物流变特征、停积过程及堆积体的形态特征,本文即基于两相流理论分析两相物质组成对泥石流堆积特征的影响。论文遴选黏滞系数、体积浓度、颗粒粒径三个因素作为泥石流两
由于重庆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人工边坡。目前,高速公路公司每年都会采取人工巡检的方式对边坡当前稳定性做出一个定性的评价,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缺少定量的边坡评级标准。本文以重庆市渝涪高速公路为研究区,基于InSAR技术获取的研究区边坡形变数据,进行定量的高速公路边坡巡检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①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特点,选取了7
学位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推进,中国山区大型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在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大规模建设,其中隐蔽突发且致灾后果严重的危岩崩塌灾害是工程防护治理过程中常见技术难题之一,尤以高烈度地区地震型岩质边坡为甚,在自然风化、暴雨及地震作用下,该类型边坡失稳常造成巨大经济财产损失。但该类型危岩破坏机制涉及数学、力学等诸多学科,计算过程无疑十分复杂
学位
公路隧道为半封闭的狭长空间结构,故运营时均采用高标准的管理模式,据统计,隧道内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整条线路。然而,事故尤其火灾事故的灾情程度较洞外路段严重。因此,降低隧道火灾发生概率和提高灾后疏散效率就成为隧道运营安全的重点。总体来讲,国内外关于隧道火灾的研究多集中在燃烧理论、火灾场景、火源类型、结构损伤、人体伤害等方面,但关于火灾场景下的人员逃生疏散行为的研究较少,在人员逃生疏散方面的少量研究成果
学位
基于影像数据对桥梁结构服役状态进行安全监测,较传统以测点传感器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具有全息、方便、经济的突出优势,并高度契合未来数字信息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影像轮廓线叠差分析获取桥梁全息变形及结构状态演绎方法探索(51778094)”和“基于桥面形态变化的桥梁安全状态监测方法与预警理论研究(51708068)”的资助下,本文系统研究了基于动静一体定轴旋转摄影的大型桥梁结构全息动
学位
在弹塑性断裂力学分析中,D.S.Dugdale针对具有中心裂纹的理想弹塑性金属薄板拉伸问题,基于真实裂纹前沿塑性区边界应力场无奇异性的物理本质,提出了著名的Dugdale模型,将裂纹塑性区分析转化为了虚拟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叠加和求解。该模型因其物理概念清晰、对塑性区尺寸的预测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而成为断裂力学历史上最著名的成果之一。但是,经典的Dugdale模型仅适用于无限宽裂纹板的解析分析,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隧道的修建数量增加,特长隧道的修建数量也逐渐增多,在特长隧道修建工程中,需要增加竖井和联络通道,给隧道带来通风以及加大工作平面。当对主隧道进行爆破开挖时,主隧道与竖井交叉段是受力突变的部分,所以,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与竖井交叉段的围岩和初期支护结构的安全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本文以山区某特长公路隧道1号竖井附近段作为依托工程,通过MIDAS/GTS NX对主隧道
学位
随着中国西部交通的快速发展,大跨斜拉桥数量愈来愈多。由于西部地区山大沟深、地形高差大,不少斜拉桥的桥墩非常高,且墩高差异也很大。墩高的显著差异使桥梁的地震响应很复杂,其抗震能力也不易准确把握。另外,对于斜拉桥的顺桥向地震响应特点和抗震能力研究相对较多,而关于横桥向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斜拉桥墩梁之间的横向约束关系相对复杂,桥墩及桥塔的横向布置形式变化也较多,这使得斜拉桥的横向地震反应也更为复杂。  
目前,裂缝控制仍是预应力混凝土大跨连续刚构桥所面临的重要工程难题,尤其是斜向裂缝控制。已有研究表明:竖向预应力留存的多少对于腹板预压力的大小影响很明显,对于减少箱梁裂缝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实际应用发现竖向预应力的过度损失会严重削弱竖向预应力筋的作用,导致腹板仍会出现斜裂缝。为研究竖向预应力对大跨连续刚构桥腹板截面的受力影响,本文对竖向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无粘结精轧螺纹钢三种竖向预应
焊接残余应力指的是焊件在焊接过程中,因变形受到约束而产生的残留在焊接结构中的自平衡的内应力。在焊接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焊接残余应力身上,也越来越关注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本文围绕世界最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大尺度焊缝,通过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得到了主管拱肋对接焊缝以及腹杆与拱肋间的不同角度空间相贯焊缝的焊缝残余应力分布,揭示了拱肋持荷状态对节点域焊接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