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全球女性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是世界上第四常见的癌症,也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已有30余年历史,但是对于其受益人群的筛选、利弊的权衡及疗效的评价仍是近期研究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中国宫颈癌多中心临床诊疗大数据平台,对中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现状做出总结,分析与对比不同类型宫颈癌(包括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及不同化疗方式(包括化疗途径、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为宫颈癌规范诊疗提供研究基础及数据支持。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主要来源于中国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调查项目(简称1538项目),目前已收录并完成入库的有国内34家医院的31599例宫颈癌病例,其中术前新辅助化疗病例5535例。数据使用已取得主办单位的授权。2.研究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再进一步进行分组进行近期疗效对比,组织学类型分为鳞癌和非鳞癌(腺癌、腺鳞癌)两组;大体类型分为外生型及非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及颈管型)两组;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三组;FIGO分期分为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三组。化疗途径分为静脉化疗和动脉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分为紫杉醇+铂类、铂类+非紫杉醇类两组,化疗疗程分为≤2个和>2个两组;肿瘤直径分为<4cm和≥4cm两组。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1:n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行病例匹配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趋势及城乡分布2004-2016年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总体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50例(0.9%)增加到2016年的542例(9.7%)。各年份农村患者新辅助化疗的平均应用百分比高达57.1%。2.5535例中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现状我国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年龄主要分布在36岁-59岁年龄段;应用的FIGO分期存在乱象现象,Ⅰ-Ⅳ期均有采用,其中ⅠB2、ⅡA2及ⅡB期共占比61.3%,是构成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主要部分;组织学类型的统计结果是鳞癌构成我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绝大部分,比例高达占85.5%;分化程度主要以中低分化为主,所占百分比为93.7%;大体类型中外生型3502例,占63.2%,为主要构成部分;初诊肿瘤最大直径中大于等于4cm的最多,占比52.4%;化疗途径的选择主要以静脉化疗为主,比例高达76.2%。化疗方案多样,主要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为主。而化疗疗程通常为1-2个疗程,占比高达86.9%。3.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3.1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3.1.1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直径的变化3206例疗效确切的病例中,新辅助化疗前肿瘤最大径为(4.40±1.41)cm,化疗后肿瘤最大径为(3.13±1.50)cm,比较后t=34.82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2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总体有效率就国内目前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现状分析,化疗总体有效率为47.9%,较文献报道低,主要与其应用的分期杂乱,Ⅰ—Ⅳ期均有、化疗方案种类繁多,存在一些不标准的化疗方案以及病例记录不规范导致疗效缺失例数较多等原因有关。3.2不同类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3.2.1不同组织学类型病例匹配后鳞癌组(259例)与腺癌和腺鳞癌组(260例)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9.7%、36.9%,两组比较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2不同大体类型病例匹配后外生型组(692例)与非外生型组(693例)两组的化疗有效率依次为46.4%、44.4%,两组比较P=0.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不同分化程度病例匹配后进行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三组近期疗效对比,经两两之间对比分析,高分化组VS.中分化组、高分化组VS.低分化组、中分化组VS.低分化组的化疗有效率依次是46.9 VS.43.4、44.4 VS.47.9、48.7 VS.49.5,对应的P值依次是0.422、0.520、0.6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4不同FIGO分期病例匹配后进行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三组近期疗效对比,经两两之间对比分析,ⅠB2期组VS.ⅡA2期组、ⅠB2期组VS.ⅡB期组、ⅡA2期组VS.ⅡB期组的化疗有效率依次是58.4 VS.60.2、60.7 VS.54.8、60.3 VS.56.8,对应的P值依次是0.652、0.392、0.2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不同化疗方式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3.3.1不同化疗途径病例匹配后静脉化疗组(409例)和动脉化疗组(446例)两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2.0%、43.7%,两者比较P值为0.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2不同化疗方案病例匹配后紫杉醇+铂类组(703例)和铂类+非紫杉醇类组(732)两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1.0%和43.6%,两者比较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3不同化疗疗程病例匹配后疗程≤2个组(179例)和疗程>2个组(260例)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5.2%、48.3%,两组比较P=0.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肿瘤直径对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病例匹配后初诊肿瘤最大径<4cm组(578例)和≥4cm组(780例)两组的化疗有效率为32.6%和47.2%,两者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004-2016年间我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农村患者占大多数。2.我国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现状:应用年龄主要分布在36岁-59岁年龄段;ⅠB2、ⅡA2及ⅡB期构成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主要部分;组织学类型主要以宫颈鳞癌为主,分化程度多为中低分化,大体类型多数是外生型,初诊肿瘤最大直径超过一半为大于等于4cm的肿瘤;化疗途径主要选择经静脉化疗,疗程多为1-2个疗程,在化疗方案的选择上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为主。3.与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相比,宫颈鳞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更好。4.与铂类+非紫杉醇类化疗方案相比,使用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的化疗近期疗效更佳。5.初诊肿瘤最大径≥4cm的宫颈癌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优于<4cm的疗效。6.不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化疗途径及化疗疗程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