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法治报道中马赛克的使用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赛克,原本是一种应用于建筑学领域的概念,由于其具有破碎、重构的符号意义,自电视新闻产生以来作为一种非线性编播技术常应用于新闻传播方面,俗称“打码”。在新闻报道中,马赛克作为一种处理手段贯穿于新闻生产的诸多阶段,尤其体现在法治报道中。对电视法治新闻中当事人的容貌进行马赛克处理,是现代媒体在维护当事人权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向受众呈现新闻事实的主要技术手段。如今马赛克不仅在法治报道中大范围存在,更是延伸至其他新闻类型中,其具有必要性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使用乱象。但遗憾的是,这一现象并没有引起媒体行业的广泛注意,学者们也没有针对新闻中马赛克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度研究。本文希望从问题研究的角度出发,首先厘清我国电视法治报道中马赛克的使用沿革和特点,后结合案例总结目前存在的使用乱象,从而立足于剖析上述乱象形成的原因,对未来马赛克的使用进行前瞻性研判。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电视法治报道中马赛克使用情况进行概述。首先第一节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对媒体工作者的访谈梳理了我国在新闻领域中使用马赛克的沿革。由于非线性编播理念和技术的应用,直到1995年新闻报道尤其是电视新闻才开始使用马赛克作为后期处理手段,后续逐渐应用到图文报道、网络报道中。而随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对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标准提升,到2013年后媒体行业逐渐重视马赛克的使用从而避免新闻侵权和纠纷事件发生。其次,文章第二节选取了《今日说法》等五大国内收视率较高的法治栏目作为研究对象,统计马赛克使用的频率并结合案例对新闻报道中马赛克的使用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打码主体、打码类型、打码方式和打码规范。第二章主要分析电视法治报道中使用马赛克的必要性及场景。在第一节中对使用马赛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司法规律来看,我国一向重视公民人格权的保护和新闻出版行为,在涉及新闻当事人及其家属的画面中使用马赛克能够尊重及保障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同时避免新闻侵权;从新闻规律来看,媒体在报道中应以正面宣传为主,坚决抵制“三俗”内容,对血腥、猎奇内容打码既能够守住道德底线更能够保证传播效果;从行业自律的角度来看,对于马赛克的使用,业内一般约定俗成,各媒体都有不同的标准。第二节是根据法治案件的发生进程将报道现场分为四类,分别是案发现场、暗访现场、执法现场和庭审现场,分别总结在这几种场景下马赛克发挥的作用。第三章主要结合典型案例总结电视法治报道中马赛克的使用乱象并分析乱象成因。第一节中将乱象分为马赛克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两个方面:过度使用一般表现为不知道某信息是否应当使用马赛克便一遮了之和明知部分内容需要处理却不能前置解决,索性用马赛克全部遮挡。不当使用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权利保护本末倒置,在案件报道中保护了犯罪嫌疑人的隐私,却使受害人信息遭泄露。二是新闻工作者对当事人存在歧视与偏见,使马赛克保护效果异化。三是由于马赛克种类多样化要求媒体使用多种马赛克类型,但字幕注明真实信息使图像马赛克名存实亡。第四章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对电视法治报道中马赛克的使用做前瞻性研判。主要从两方面论述:首先是分析马赛克的使用趋势。《民法典》的颁布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关人格权保护和公民知情权的平衡仍是未来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点。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下,马赛克使用呈现扩大化趋势。媒体自发组织解读现行规定,有望形成一套全国范围使用的统一标准,在媒体行业准则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马赛克使用趋于规范化。媒体从业者觉醒责任意识,承担社会责任,在伦理道德标准要求下能够合理使用马赛克,遵守现有规则的同时考虑传播规律和传播效果,更能够遵循国家公共利益之上原则,重视受众的心理健康。其次是体现在法治新闻实践中,对马赛克的使用应当慎之又慎。在前期获取新闻素材时应当尽量规避马赛克争议,记者编辑等节目制作人应当对新闻资料进行取舍。对造成极度恶劣影响的犯罪行为和公民的特殊不文明行为等采取适当曝光的方式。同时多样化应用马赛克技术,避免破坏新闻画面,丰富法治传播内涵。
其他文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2021年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介绍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工作要求时强调:“要注重差异化教学,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帮扶。”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更是直接指出,应“开展差异化教学,加强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可见,立足学生差异,强化教学效能,优化教学
学位
协作编程(Collaborative programming)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模式。在 K-12 教学中,教师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协作编程环境中,但实证研究表明教师支架对协作编程的过程及效果存在差异。目前鲜少有研究使用多模态学习分析(Multimodal Learning Analytic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辅助科学学习的有力工具,但多数学生在课堂中缺乏参与科学论证的机会,影响科学学习的效果。论证支架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论证,提升论证的规范性和逻辑性,促进科学知识的协作建构与反思。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款在线科学论证系统,融合提示语作为论证支架,辅助小学生开展在线科学论证,进一步提高虚拟科学学习的效果。为探究论证支架的干预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市某公立小学55名六年级学生
学位
目的: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以下简称TGfU)以学生认知能力和战术意识培养为中心,重视发展学生在球类运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世界范围内学校体育领域主流的球类运动教学模式之一,对我国球类运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以小学生为对象,设计基于TGfU的篮球教学单元、并进行随机对照实验探讨TGfU干预对学生运动能力
学位
西瓜(Citrullus lanatus)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瓜果类经济作物之一,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园艺作物。设施西瓜长季节栽培模式是发源于浙江台州温岭的重要西瓜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新样板,有力推动我国设施精品西瓜产业发展。本论文研究针对设施瓜菜长季节栽培下植株易早衰、后期产量与品质劣变等问题,开展了基于环境友好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梯度密度栽培技术的西瓜提质增产栽培技术研发,以期进一步提
学位
随着非正式学习在全世界受到重视和认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博物馆教育的目标已不仅仅停留在学习知识与技能,而是进一步追求对素养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博物馆与学校展开密切合作,越来越多中小学校正在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然而,学生在博物馆中往往是走马观花,只能获取碎片化的知识和浅层的理解,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许多博物馆和学校开始尝试使用
学位
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医疗等多个行业的初步探索应用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体现,并且已经延伸至数字出版产业领域,有望克服当前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运行中所面临的顽疾。然而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产生正向影响的同时,同样面临着技术本身难以攻克的难题,其所触及的法律风险也应被考虑进去。因而,在研究区块链能否重塑以及如何重塑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如何使政策更具科学性、前
学位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复杂问题解决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开展假设演绎、推理论证等高阶思维活动。复杂系统问题是复杂问题中的一类,由于复杂系统的多层次性、复杂多变的因果模式及动态变化性,学习者在基于复杂系统的探究式学习中面临建立假设的困难、系统因果机制推理和动态化理解的困难。因此,需要提供合适的思维支架以支持学习者的探究过程。概念图作为
学位
平台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加快了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进程,新兴科技加持数字平台扩张,平台垄断问题凸显。版权的排他属性加剧了数字版权平台的无序垄断行为,从全球17个国家对数字版权巨头——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开展反垄断调查,到国家版权局就音乐作品的授权开放问题约谈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和阿里音乐等国内大型音乐公司,市场监管总局为控制“限制竞争风险和游戏直播版权的支配地位”对虎牙和斗鱼两个游戏直播平台经营者
学位
免费开放政策落实以来,博物馆事业获得蓬勃发展,而高校博物馆社会化也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国际博物馆界普遍认为,高校博物馆应该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公众,使高校博物馆从社区开始逐渐将服务范围拓展至整个区域,从而实现社会化。这个过程中,它能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方式接触到服务不足的人群,发挥高校博物馆作为连接校园和社区的纽带作用,这一角色必须得到大学和社会的支持。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博物馆积极探索让自身走出校门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