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汇率升值或者贬值对贸易的影响,这种研究在国内外的都非常多。二是汇率风险(也称为汇率波动率,或者汇率波动程度)对贸易的影响。基于这种思想,国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都进行了丰富的研究,而国内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一般理论认为汇率风险的增加会抑制出口商出口的意愿,所以贸易量就会减少。但是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证角度,国外学者得到了差异很大的结果,因此汇率风险对贸易的影响结果不能一概而论。2005年我国启动以市场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汇率风险不断在增加,并且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出口规模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因此研究中国对外出口与汇率风险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很重要。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基本情况和本文的思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依托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取得了惊人的快速发展成绩。2005年7月中国推行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面临着不断升值的压力,同时人民币的波动更加具有弹性。次贷危机引起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对世界主要的发达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危害,而且突显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病。消费、贸易和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引擎。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波动开始富有弹性,中国出口不仅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优势下降的风险,而且汇率波动率本身也会对出口量产生影响。对汇率波动率和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起源于国外,研究文献和方法都很多,而且结论相差很大。在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则较少,结论也不统一。 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外学者对汇率波动率和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综述。国外对汇率波动率和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汇率制度开始向浮动汇率制转变,这就使得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国外的研究主要有两类模型:Armington模型和引力模型。其中Armington模型主要用于理论研究,而引力模型更多的被用于实证检验。在理论层面,最初的理论建立在风险厌恶和无对冲机会的假设上,然后得出贸易和汇率波动率是负相关的结论。后来国外学者不断放松假设条件,得出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或者关系不确定的结论。在实证层面,由于计量模型、计量方法、汇率风险测度方法、汇率种类、国家类型等方面的不同,结论也差异很大。后来在大量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有学者进行了文献调查研究,并认为大部分学者的结论是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本文汇总了学者们经常用到的汇率测度方法和计量方法。国外经常使用的计量方法包括:OLS、VAR、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机制、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工具变量法、非线性估计等。曾经使用的汇率测度方法大概有13种,本文列出了经常使用的6种方法。另外,本文从文献角度对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哪一个更适合于研究这个问题做了分析:大部分学者认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不会影响实证结果。 本文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中国做实证检验。中国学者对中国贸易与汇率风险的关系主要从实证出发,并且结论也出现相异。由于中国实证研究中数据比较旧,大部分为年度数据,计量方法运用较少,没有对汇率风险测度进行比较,最后本文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进行两方面的实证研究。首先考虑到不同产品的出口可能受汇率风险的影响不同。本文利用初级产品部门的两类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数据来研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风险对中国不同产品出口的影响。本文引入四种汇率风险的测度方法,考虑结构性变化的影响,利用协整思想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汇率风险的测度方法不会影响检验的显著性和变量符号,只会影响数值的大小,并且汇率风险和贸易出口是负相关的。其次,本文运用13个国家或者地区对中国进口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同时汇率波动率的测度方法由四种方法得到。在利用SUR估计方法基础上,实证结论显示汇率风险和中国出口是显著负相关的,中国的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正的收入弹性,同时距离与出口也是负相关的。四种汇率波动率的测度方法不会影响计量结果的显著性以及变量前系数的符号,只会影响变量前系数绝对值的大小。本文第四部分主要是对结论的总结、政策建议以及本文的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