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粒度橄榄石变形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地幔的流变性质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然而上地幔的主导流变机制仍存在争议。橄榄石是上地幔最丰要的造岩矿物,因此,上地幔流变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橄榄石的流变性。而影响橄榄石流变性质的因素很多,包括温度、压力、粒度、熔体、水、氧逸度、含铁量等,比如扩散蠕变和晶界滑移的流变律是粒度的幂次函数。本论文重点讨论了粒度对橄榄石蠕变机制转换的影响。  论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最基本的变形机制出发,利用了前人的蠕变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在合理假定的前提下对不同蠕变机制的经验公式进行了简化,并引入了统一的判别参数C,即差应力和粒度的幂次乘积,来判定橄榄石是否发生蠕变机制转换。其次,通过对野外采集回来的天然橄榄石矿物颗粒进行了挑选、粉碎、研磨,热压制成不同粒度的样品,并完成了粒径小于54μ m和93~125μ m不同粒度区间橄榄石样品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通过对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粒径小于54μm和93μm~125μm粒径的橄榄石样品流变律应力指数分别为3.25和8.33;通过应力指数和判别参数C都可以判定变形机制以位错蠕变为主,通过实验验证了判别参数C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了位错蠕变与扩散蠕变转化的粒度上限,与实际的了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结果符合很好。将判别参数C推广到低应变速率、高粘滞系数的上地幔条件,绘制了应变速率、粒度和差应力之间的变形机制图,并且讨论了人洋地幔150公里深度可能的主导变形机制。  得到了如下的初步结论:  (1)粒度<54μm时应力指数3.251;粒度在93~125μm时应力指数8.33。从应力指数和判别参数C都可以判别此时的蠕变机制为位错蠕变。  (2)橄榄石样品在差应力在0.1~10MPa之问时,粒度小于0.03mm,扩散蠕变占主导;差应力超过100MPa时,转换粒度在6μm以下。转换粒度与真实的高温高压流变实验相符合。  (3)外推到低应变速率、高粘滞系数的上地幔条件下,粒度小于20μ m或者粒度高于20mm,扩散蠕变不会单独发生。粒度为1.1mm并且差应力低于1GPa时,可能仅有扩散蠕变起作用。随着粒度的增加,相应的扩展了位错蠕变占优的范围。  (4)外推到低应变速率、高粘滞系数的上地幔条件下,差应力低于0.06MPa或者高于10MPa时,位错蠕变不会单独发生,可能会伴随着扩散蠕变发生。  (5)大洋上地幔150km深度上的主要蠕变形式很可能不是位错蠕变而是扩散蠕变,而相应深度大陆地区主要蠕变形式则难以确定,可能存在两种蠕变机制。
其他文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跨世纪战略任务至关重要的一年。努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大确定的各项
“党性知道”感言方乾信某镇一位购买房屋的个体户,为免交契税,向该镇财税所所长行贿时说:“这事只有你知我知,别人是不会知道的。”这位财税所长义正辞严地回绝说:“共产党员的党
领袖们清廉自律的故事四川魏东王科﹃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子女﹄1960年我国经济处在极端困难时期饥饿像一股寒流袭击在中国大地上为度过难关与人民共甘苦毛泽东和周围的同志
把CME—行星际扰动—电离层和热层变化联系起来,研究其主要的物理联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太阳/行星际观测数据,以及地磁活动指数,结合赤道电离层电场数据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弧后地区,地处中朝克拉通北部与西伯利亚克拉通之间。研究区域构造演化复杂,分布有松辽盆地东南部,郯庐断裂北延部分的敦化-密山和依兰-伊通两条
裂缝型古潜山油气藏的地震勘探工作重点之一是裂缝发育区域的预测。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最大难点是如何预测储层岩石中的裂缝发育程度、产状及其分布范围。裂缝分布复杂、
下岗党员怎么过组织生活周恒祥下岗党员怎么过好组织生活,是当前党员教育中的新问题。江苏省东海县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做法,给我们开阔了眼界。53名支部成员和179名党小组长,同267名
学位
学位
本文先通过对建立在半空间上的均匀水平成层介质模型的接收函数数值模拟,得到了接收函数的一般特征:对P波速度变化不敏感,对S波速度变化敏感。具体表现为,上下两层介质的P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