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治理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行政理论以统治为基本特征,以秩序和机械行政效率为主要追求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理论已经越来越表现出颓势而不能引领行政充分发挥其功效,而治理理论以其优势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治理理论努力通过吸收新的治理主体主体参与到行政中,并使政府在与社会各主体的互动中相互协作来实现治理目标,其优点在于治理主体的扩大和治理手段的多样化。 网络治理是治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它通过建立起多中心的公共行政体系实现弹性组织的某些功能,从而摆脱传统治理形式带来的僵化、适应性差和对公民需求回应性弱等不足。网络治理是治理观念上的根本性变革,它要求对治理体系进行制度的重新设计和结构重组。网络治理通过反思传统的理性行政思维,建立起与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的合作体系,它们通过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在共同学习中完成政策过程,它有利于提高行政的合法性和建构成熟的公民文化。 服务是政府在网络治理中自然的定位,政府不再是权威的分配者、知识的垄断者和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而是共同治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它更多的扮演着调解、协调和磋商以解决冲突的角色,其作用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可见,服务成了政府的首要和最基本的职责,社会的发展正在推动全新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因此,在网络治理的背景下,服务型政府代表着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方向。在当前改革陷入两难困境,以及社会整合机制正在分化重组的情况下,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提升政府合法性、推动社会机制创新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首先在于体制的转型和观念的转变。它要求由官僚权威主义向社群主义转变,推动具有共同文化特征和共同价值取向的公民社会的建设。在农村,在自愿和公益基础上的村民自治有利于农民主体意识的增强,政府则应主要关注于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城市,社区建设为广泛的公民对话和协商提供了舞台。政府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将在与社区组织和公民的互动中实现社会善治。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我国地方行政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改进地方行政监察工作的对策。行政监察机关作为政府的内设监督部门,承担
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有三种:市场供给、混合供给、公共供给。市场供给可以提高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但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容易产生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同样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逐步确立和深入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国家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近20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
期刊
期刊
期刊
追求政府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是当今政府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方向。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作为一种同时满足了上述两个基本要求的创新性制度安排,极大地促进了政府能力的提升和民主、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