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致生物大分子DNA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y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离辐射所致生物损伤的研究既是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中重要的前沿领域,也是目前各方面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从重离子治癌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研究,载人航天飞行过程中的太空辐射危险性评估,到长期在低剂量辐照环境下的放射性对机体损伤等等,都与电离辐射所致生物损伤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命信息的载体,也是辐射生物效应的最主要的靶分子。射线作用于生物体,从照射开始到出现各种生物学效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DNA的辐射损伤是其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一环,而DNA的双链断裂(DSB)又是辐射引起的各种生物学效应中最重要的原初损伤。因此,研究辐射后早期DNA双链断裂的物理机理非常重要。 我们利用241Am源产生的α粒子(氦原子核)(Z=2,E=5.48MeV LET=90keV/μm,)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所的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Li(Z=3,E=26MeV,LET=120keV/μm,)、C(Z=6,E=84MeV,LET=260keV/μm,)三种离子束,以1.0-10.0Gy的剂量照射纯化的质粒DNA,并利用先进的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观测了上述重离子诱发的DNA双链断裂的情况;另外,运用凝胶电泳技术观测了离子束致DNA链断裂的情况。取得了如下的结果: 1.运用上海爱建研制的原子力显微镜和DI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功地观测到了DNA链及其碎片,表明我们已基本上掌握了DNA样品的制样技术和AFM观测技术。这为建立DNA链断裂模型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2.通过AFM对实验结果的观测,可以定性地得知:在同等剂量条件下,高LET值的重粒子与低LET的射线相比,DNA双链断裂的数目要多一些;在相同LET条件下,随剂量增加DSB的片段变短、数量增加。 3.分子生物学技术——电泳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离子辐射造成的DNA双链断裂(DSB)与粒子剂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粒子剂量值增大,DSB量也逐渐上升。 2、3均表明重离子致DNA链损伤比低LET射线引起的要复杂、程度要高。 综上所述,高LET重离子辐射射线与低LET辐射射线相比,呈现出较高的生物学效应。
其他文献
该文在归纳了top夸克物理和直线对撞机上tt近阈产生的基本内容之后,重点讨论了一般基下top夸克对近阈产生的自旋关联问题.通过同远离阈区域的结果作比较,我们发现在近部区域
该文首先对高能正电子(~GeV)的面沟道辐射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分析,然后设计了具有较高探测效率的高能γ光子谱仪,最后建立一套沟道辐射实验装置,同时也对实验大厅的本底进行了
本文首先研究了参量激励驻孤波的一个重要现象——次谐波分岔现象。它是由大激励强度所引入的强非线性作用所引起的。在单孤子的稳定区域内,一定参数驱动下,单孤子的振幅将由恒
原子结构参数在激光、核武器设计、航天、材料以及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很广泛的运用.快速准确的求解原子结构继而求出物质在一定温度密度下的热力学量则是许多研究工作得
实际应用的光纤由于椭圆度和拉制时应力不均匀等原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模式双折射,入射到光纤中的孤子被分解为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偏振分量,这种孤子称为矢量孤子,因此当短矢量暗光
激光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作为定向激光武器的O-I红外激光系统(COIL)成为研究热点.
精确测定表征X光透镜特性的参数是X光透镜的设计、研制和工艺的基础性工作.该文建立了精确测定平行束X透镜发散度和扭曲度的实验方法.X光透镜的发散度是表征从透镜出射的X光
关于量子纠缠态的研究最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和量子信息学领域中集中研究的热点.自爱因斯坦等人(1935年)提出的EPR佯谬和薛定谔(1935年)提出的"薛定谔猫"佯谬
该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黑洞热力学发展的过程,特别介绍了关于黑洞熵的一些性质和计算模型:砖墙模型和薄层模型,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解释为什么黑洞熵与黑洞
该论文首先总结了激光对固体靶烧蚀的各种应用,与其理论方面的研究情况.该论文针对目前在脉冲激光烧蚀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脉冲激光沉积技术,以对硅靶的烧蚀为例,为烧蚀过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