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来源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日趋严重,其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是重要的水污染源。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结构的BiOBr微球,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处理,及低浓重金属离子生活用水的连续净化处理,并探究其吸附机理;制备了SnO2@SnS2/TiO2双异质结构及二维TiO2@g-C3N4异质结构,研究了复合物在紫外、可见光下对甲基橙的降解作用;利用水解作用将纳米ZnO颗粒固着在碳纤维上,与植物纤维混合抄纸得到光催化纸,研究了其对甲基橙在紫外光下的光催化降解。此外,还利用SEM、TEM、XRD、FTIR、EDS Mapping、DRS、AFM、PL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样品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对于纳米结构的BiOBr纳米微球,合成时采用较大的Br/Bi比例,则形成尺寸较大的纳米片,组装成的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直径。纳米片组装的BiOBr微球对多种重金属离子Cr(VI)、Cd(II)、Pb(II)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且吸附速率快、吸附彻底,这与其比表面积较大及金属离子与吸附剂之间稳定的化学键合作用有关。鉴于这种高效彻底的吸附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连续吸附装置,研究了BiOBr微球对低浓重金属离子生活用水的连续吸附净化处理,同样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效果。对Pb(II)、Cd(II)和Cr(VI)的吸附能力分别达到4.9kg/g、5.7kg/g和21.5kg/g。利用简单的液相沉淀法所制备的双异质结构SnO2@SnS2/TiO2复合物,通过在TiO2纳米带表面异质结的构建,以及能带匹配,光生载流子得到有效的分离,进而提高了TiO2纳米带的光催化效果和光响应范围。其在紫外、可见光条件下对偶氮类有机染料甲基橙均具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性能,复合物在可见光下两小时就使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了95%;紫外条件下30min的降解率为98%。采用液相蒸发自组装的方法所制备的二维异质结构TiO2@g-C3N4,其g-C3N4紧密地结合到TiO2纳米带的表面,形成了类似于核壳的结构,通过能带匹配及PL谱分析发现复合物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光催化实验结果显示,复合后二维结构在可见光条件下有效地提高了TiO2纳米带的催化效果。通过水解作用将ZnO纳米颗粒固载到碳纤维上,与植物纤维混合抄纸所得到的复合光催化纸,当碳纤维与植物纤维的比例为1:1、ZnO在纸张中的留着量为0.058mmol/g时,催化纸的催化效果最好,并优于负载商品级氧化锌纳米粒子的碳纤维-植物纤维催化纸。经三次重复循环利用后,ZnO基催化纸仍能表现出良好的紫外光催化效果。
其他文献
阐述了牌楼是中国古建筑类型中的一朵奇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各地作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地域特征。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比较,对照清代官式作法,总结了晋西南木牌楼的地
运用统计学规律对滑动导轨副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磨损特征与精度衰减进行了分析,从而建立了滑动导轨副的精度保持性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导轨副的精度保持性能与导轨副工况参数、运
<正> 先表后里是《伤寒论》治疗表里同病的一个重要法则。但证之临床多不支持此说,兹从原文结合临床辨析于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1.太阳兼瘀热内结证:《伤寒论》第109条“
本报讯 4月24日,湘潭商务中心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成果通过专家评审,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所作规划方案中标。评审后,由市规划局牵头,根据专家提出的指导性修改意见对该规
报纸
“城市客厅”建设是我市推进和谐幸福江阴建设,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内容;是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根据2006年初中共江阴市委的部署,我们就城市
报纸
本文以动车组为研究对象,从基本概念和基础制动入手,讲述了动车组制动装置结构与原理,主要对电制动和空气制动联合作用.以智能交通为宗旨,展示电制动的科技优越性.制动系统是
<正> 尹达同志逝世后,党给他的结论是:尹达同志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以一个光荣的巾国共产党人而终其一生。尹达同志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和追求。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正确指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
<正>网络成瘾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导致网络成瘾的原因比较复杂,其发生机制还不清楚。尽管国内外研究者在此方面已经做出了
<正> 邢台葛家庄两周墓地是1993年邢台市河北轮胎厂在扩建工程中发现的。经钻探,该墓地有墓葬近千座,其中包括几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葬。1993年11月至1994年5月,河北省文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