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AT-hook基因家族鉴定及AHL23基因功能初步分析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r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农作物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改良花生种子的品质已成为花生育种中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从筛选常规花生品种开农70与高油酸品种开农176种子发育的差异表达基因入手,鉴定到转录因子AHL23,并对该基因和AT-hook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为花生AT-hook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DAP-seq挖掘AHL23转录因子调控的靶基因以及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构建,为进一步探索AHL23基因功能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花生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了64个AT-hook基因,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根据系统发育树分析可将花生AT-hook基因分为8个亚群,多数基因都含有5’-UTR和3’-UTR,其编码的蛋白质包含六个保守的结构域,且大多蛋白含有RGRP和PPC的基序。2.从高、低油酸种子发育的差异基因表达谱中鉴定到转录因子AHL23,实时定量表明该基因在高油酸品种内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常规品种,在花生植株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存在差异,其中在根和根瘤中的表达量最高。3.从花生叶片中克隆到AHL23基因全长c DNA序列。AHL23的CDS序列含有882个碱基,编码29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第79-91位含有保守的AT-hook结构域,第107-220位含有DUF296结构域。4.利用拟南芥的原生质体系统对其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发现与空的GFP载体相比,AHL23-GFP的绿色荧光蛋白主要被定为在细胞核内,该结果表明AHL23为细胞核定位的转录因子。5.通过DAP-seq技术挖掘AHL23基因在花生基因组范围上的结合位点,最终筛选出5,6159个peak相关基因,共检测到5个短motif和9个长motif。基于DAP-seq结果及注释表分析,最终筛选出了292个peak,长度主要分布在200~598bp之间,对应基因组上237个基因,且不均匀的分布在花生的20条染色体上。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脂质转移蛋白、种子亚油酸9S脂氧合酶、脂肪酰辅酶A还原酶、亚油酸13S脂氧合酶和脂肪酸去饱和酶等。6.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AHL23-OX拟南芥植株。基于LC-MS/MS平台的植物激素分析方法,绝对定量共检测出47种植物激素,其中5-脱氧独脚金醇(5DS)在转AHL-OX1和AHL-OX2拟南芥中均具有较高的表达量,而在野生型拟南芥中未检测到该激素的存在,5DS作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的合成前体,推测AHL23基因可能参与调控5DS代谢通路,促进独脚金内酯代谢,从而影响植物油脂合成代谢和脂肪酸含量。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素质不断提高,考试成为了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手工阅卷的方式,网络阅卷成为考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阅卷过程中,老师需要对主观题进行判断对错,并输入该题所得分数,最终由电脑统计得分。如果计算机直接能检测出错号并给出分数,就能大大减少老师的工作量。本论文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试卷中错号进行检测,针对试卷数据集对算法提出了改进并得到了高准确率的检测结果
杨柳科植物和壳斗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在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采集了18种壳斗科植物的叶斑病以及杨树、柳树和麻栎溃疡病样品,并对病部可培养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揭示病部可培养微生物组成,并分析潜在的病原微生物,以期为后续病害鉴定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经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将分离得到的202株真菌归类于42个属,其中拟盘多毛
本试验旨在探究蚯蚓发酵液对康乐黄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脂质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将随机选取160只健康状态良好、体重相近的康乐黄鸡蛋鸡,分为四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分组如下: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为基础日粮中添加0.5%蚯蚓发酵液,试验Ⅲ组为基础日粮中添加1.0%蚯蚓发酵液,试验Ⅳ组为基础日粮中添加1.5%蚯蚓发酵液。试验结果如下:(1)随着蚯蚓发酵液添加比例的上升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植被,在森林资源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江西官山12 hm2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大型样地为研究平台,以个体为研究单位,先计算每个邻体结构单元的混交度、角尺度、优势度等指标,然后比较不同物种、功能群、林分的邻体结构特征,最后分析林分邻体结构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如下:(1)25个主要树种中,除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杉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造成畜牧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瘤胃液pH降低,瘤胃上皮被酸性侵蚀,瘤胃屏障功能被破坏,瘤胃内的细菌、病毒以及有毒代谢物质透过上皮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炎症,严重导致动物死亡。研究发现,瘤胃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可能是引起瘤胃上皮屏障功能丧失的主要因素。低pH是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因素,但是,低pH是否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