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软土一维弹粘塑性固结性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meo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的结构性和流变性对其固结压缩行为有重要影响,目前能贴切考虑这两方面内容的固结理论在国内外鲜有报道,因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进一步弄清天然土的固结压缩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天然土固结压缩试验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结构性土的一维弹粘塑性固结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天然土、扰动土的固结性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 结合前人的试验成果,对固结压缩过程中软土的结构性和流变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土的固结过程具有以下特性:主固结和次固结阶段都包含有因土骨架的粘滞性移动而产生的变形,而且在正常固结阶段,存在应力—应变—应变速率的唯一性,F(σ′v,e)=0、F(σ′v,e,t)=0形式的本构关系不足以描述土骨架的变形行为;固结压缩过程中的时间效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除了应力应变关系与时间相关外,还包括粘滞性变形引起表观前期固结压力增加和屈服应力的应变速率效应;软土的结构性使其力学特性与应力水平相关,压缩曲线具有分段性。 本文将结构屈服应力及其相关特性引入土的固结分析中,同时结合当前应力应变时效关系的试验研究成果,创建了一个结构性粘土的一维弹粘塑性固结模型,通过模拟前人的试验成果,证明该模型不仅能描述压缩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效应以及固结压缩的分段性,而且模型适用于一维条件下任何加载方式的固结模拟。模型计算需要初始孔隙比e0、渗透系数k、再压缩系数Cεr、压缩系数Cεc、次固结系数Cεα、加载前的初始有效应力σ′0、室内常规固结压缩试验条件下测出表观前期固结压力σ′p0-ref和达到表观前期固结压力时的应变速率(?)p0-ref等八个基本参数,而这八个基本参数很容易从常规试验中得出。文中给出模型的有限差分解法,并将此模型与前人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固结变形的机理,。 基于本文新建模型,分析论述土结构性、表观前期固结压力、再压缩系数、次固结系数、荷载增量大小、渗透系数、加荷速率、固结层厚度、自重应力随深度变化和土体成层性等对土固结的影响,比较本文模型与Yin & Graham模型的异同,阐述土结构性和流变性对软土固结压缩行为的影响。 基于结构性软土的受力机理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扰动度定义,建立了扰动度与土工参数的定量关系。计算分析表明,扰动作用对结构性土的固结性状有显著影响:扰动度越大,变形越大,孔隙水压力消散越缓慢。 最后,通过两个工程实例的分析来说明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一是对Berthiervill填土试验场的软基实测数据和理论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阐明考虑结构性扰动和粘滞性效应对分析天然粘土固结压缩性的重要性;二是对温州机场袋装砂井超载预压工程进行数值模拟,指出停荷预压期间下卧层孔压增加和工后沉降大的原因。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线路巡检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了对超声波电机、永磁直流齿轮减速电机等多个电机的协调控制,完成了对高压线路上故障的发现、清除、回收。控制系统以RS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波段轻量物品分拣系统,它由传送带、照明源、探测器、处理器以及分拣器等组成。传送带将混合的物品传送到检测区;发射红光、绿光和红外辐射的照明源对位于检测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本质就是波动在结构.地基系统内传播时引起的结构和地基的动力反应问题。研究土—基础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是分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关键。本文基于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以学生为本,已经成为指导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理论,影响巨大而深远。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生本理论为根本依据,将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避免教师一个人单一
正在设计的第三代焦平面列阵将包含许多对实时图像数据的预处理和滤波有帮助的先进"智能"功能.Nova研究公司的设计人员已设计出ROIC结构,该结构提高了焦平面列阵的信号和图像
地理课堂上思维多了,课堂气氛就活跃了,教师的指导点拨多了,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就强了。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对交错并联式单端正激变换器工作模态进行了分析,对关键部分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计算和说明。采用平均电流法建立系统小信号模型,给出了输出电压闭环控制的补偿函数及参数设计方
许多研究者针对我国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内涵和建设存在问题与原因、发展对策与途径以及国别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经梳理与分析,我国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未来研究方向应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追求,所以来自历史文化深处的传统工艺,如果能够重新走进现代生活并成为消费追求都是一种幸运。在此,我想谈两点感想。$$一是如何刻画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