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i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中医药辨治RA历史悠久、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着重从阳气立论,不仅着眼于病证本身,更关注人体正气和预后的长远疗效。郭教授辨治的RA患者远期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有必要对其辨治RA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目的:(1)系统挖掘和整理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2)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郭教授扶阳通痹治法方药(即扶阳通痹基本方)的可能取效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收集和整理郭立中教授2013年3月—2020年1月门诊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案,根据RA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70例344诊次病案信息,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分析、内外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方药之间的规律,并结合郭立中教授本人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对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扶阳通痹基本方(“人机结合”研究所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其取效的可能内在机制。研究结果:(1)郭立中教授辨治的RA患者病案数据挖掘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0例344诊次RA患者病案,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17.14%),共计58诊次(占16.86%);女性患者58例(占82.28%),共计286诊次(83.14%),女性RA患者和诊次远远高于男性。②RA发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有两个阶段:50-69 岁,频次为 199(占 57.84%);30-49 岁,频次为 114(占 33.13%)。③R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其频次(频率)分别是131(占38.08%)、120(占34.88%)、89(占 25.87%)、75(占 21.80%)、74(占 21.51%)、74(占 21.51%)、56(占16.28%)和52(占15.12%)。④RA患者主要舌象为质淡红、质红、质暗红、苔薄白、苔白腻、齿痕舌、苔黄腻、苔白黄腻和苔少,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12(占 32.56%)、100(占 29.07%)、92(占 26.74%)、70(占 20.35%)、68(占 19.77%)、47(占 13.66%)、43(占 12.50%)、24(占 6.98%)和 20(占5.81%)。⑤RA患者的主要脉象有紧、滑、弱、细、沉、虚、浮和弦,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71(占 49.71%)、118(占 34.3%)、113(占 32.85%)、102(占 29.65%)、96(占 27.91%)、77(占 22.38%)、52(占 15.12%)和 31(占9.01%)。⑥RA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机证候有寒湿凝滞、气血痹阻、筋骨失养、阳虚气弱、肝肾阳虚和阳虚寒凝,其频次(频率)分别为143(占41.57%)、85(占 24.71%)、73(占 21.22%)、68(占 19.77%)、58(占 16.36%)和 42(占12.21%)。⑦虚、寒、湿、瘀、痰是RA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259(75.29%)、219(63.66%)、178(51.74%)、125(36.34%)和 41(11.92%)。⑧RA患者所有诊次病案中共计出现中药130种,其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附子、淫羊藿、生姜、朱茯神、桂枝、油松节、杜仲、砂仁、白术、黄芪、苍术、威灵仙,巴戟天、刺五加和当归等,其频次(频率)依次是325(94.48%)、282(81.98%)、276(80.23%)、257(74.71%)、228(66.28%)、222(64.53%)、192(55.81%)、188(54.64%)、183(53.20%)、164(47.67%)、149(43.31%)、142(41.28%)、102(29.65%)、94(27.33%)、89(25.87%)和78(22.67%),以温阳、理气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肾添精功效的中药为主。⑨症状内关联规则研究显示:失眠与纳差,畏寒与失眠,失眠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畏寒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等症状组合关联度较高。⑩舌象组合关联度较高的有:苔薄腻与质暗红,舌体胖大与质淡红,苔薄白腻与质淡红等。(11)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脉沉与脉弱,脉细与脉紧,脉沉与脉滑等。(12)病机证候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肝肾阳虚与寒湿凝滞,寒湿凝滞与气血痹阻,气血痹阻、寒湿凝滞与肝肾阳虚等。(13)最常用的病理因素组合有寒、虚、湿、瘀等。(14)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附子、桂枝、炙甘草、生姜、淫羊藿,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15)郭教授临床常用的治法有:补阳气、强筋骨,助阳温通、化痰止咳、宣痹止痛,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疏筋强骨,补益心脾、温潜浮阳、交通心肾,理气畅中祛痹,祛风湿散寒、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止痹痛,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扶阳添精等8个聚类治法。(16)郭教授临床从扶阳辨治类风关的基本方:扶阳通痹基本方,由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组成。(2)以郭教授常用的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药物组成: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后可知:①扶阳通痹基本方共含有140个有效化合物成分。②扶阳通痹基本方有效成分可以作用104个靶点,扶阳通痹基本方和RA的交集基因靶点有68个,Degree值较高的有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VEGFA、CASP3等靶基因。③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和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物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因素有关。④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乙型肝炎、前列腺癌、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通路、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舌(淡)红、脉紧等;症状涉及肢体关节、肝肾、心(神)、肺系和脾胃系统症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阳虚气弱、肝肾阳虚为本虚,寒湿凝滞、气血痹阻为标实;治疗上遵循“建极先建中,建中先拨通”治分次第的医学理念,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法等八法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用药上以温通阳气祛寒湿、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药物为主;附子、(生、干、炮)姜等用量打破常规,高效且无毒。(2)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的结果。扶阳通痹基本方中140个活性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等)多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可交叉调控RA相关的68个靶点,通过影响各类转录因子活性,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通路(如NF-kB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凋亡通路(如TP53信号通路、AGE-RAGE 通路等)。
其他文献
随着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渐渐得到发展.对于许多经济数据,例如IBM股票市场价格和英镑的每周即期汇率等,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能准确地描述其行为的特征.在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分析中,Xia等人(2010)建立了单门限的两机制移动平均模型(MA),利用可逆跳蒙特卡罗方法,不仅可以对门限效应进行检验,而且估计了模型中的参数.但是,在实际的分析中,门限个数总不唯一,需要考虑双门限乃至多门限的模型
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L.)Moench)为菊科(Asteraceae)紫锥菊属(Echinacea)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锥菊不仅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抗菌消炎和抗病毒活性,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紫锥菊主要药用成分中除了含有多糖和糖蛋白类以及烷基酰胺类等物质外,还含有较丰富的多酚类(咖啡酸衍生物和黄酮等)物质。然而,紫锥菊不同部位中多酚类物
"混合战争"是指综合使用政治、经济、信息和法律手段,以常规和非常规军事力量避免大规模正面冲突的竞争方略。本文以大国竞争为背景,分析美国在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混合战争",以及在后冷战时期针对俄罗斯的"混合战争",并以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和叙利亚内战为案例加以考察。美国"混合战争"的常见模式之一是利用目标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推动政权瓦解或更替,以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影响力。当前,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加
温热环境和硫化氢对母猪泌乳性能与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在乳腺组织中,催乳素(PRL)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催乳素受体(PRLR)结合,激活多个信号通路(JAK2/STAT、PI3K/Akt和MAPK等途径)从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PRLR在乳腺的表达关系到动物的泌乳以及乳品质。Mi RNA是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动物体内主要是通过靶向m RNA 3′UTR发挥作用,研究发现mi RNA可以参与泌乳调控。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优良的豆科牧草,产量高、品质好,低温是影响其分布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挖掘抗寒基因,分析研究其功能可以为紫花苜蓿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截型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L.)是豆科模式植物,利用其基因组序列信息和突变体可以更好的验证目的基因的功能。本文选取了三个低温响应基因(MfWAK1、MsPCTP1和MtIDD1),对其进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严重地威胁着水稻的生产。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寄主的遗传抗性。稻瘟病菌的高度变异性使得许多抗病品种的抗病有效期缩短,一般只有3~5年,在单一水稻品种中聚合多个抗病基因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粳稻的主要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稻谷的需
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具有极高的科研意义与观赏价值。然而,景宁木兰分布狭窄、自然种群少、自身结实率低,加上人为活动导致的生境破碎和滥采盗挖等原因,现已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为了探讨景宁木兰的种质遗传状况和濒危机制,本文采用RAD-seq技术对景宁木兰群体进行SNP开发,并利用筛选出来的SNP位点对现有的6个野生居群进行群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原产于我国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亚热带水果,但果实采摘后会以极快的速度发生褐变,导致保质期变短,影响销售。尽管国内外对荔枝果皮褐变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未能提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从荔枝果皮单宁缩合反应入手,从荔枝果皮中分离纯化出高活力漆酶(Laccase,LAC),通过体外反应体系研究LAC在单宁缩合及延长过程中的作用,一方面,探讨荔枝果皮L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 CPV)是呼肠孤科病毒家族中结构最简单的单衣壳ds RNA病毒,作为呼肠孤科病毒的代表种,对CPV病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对CPV病毒的三维结构进行重构,获得了病毒的原子分辨结构,结果显示:CPV病毒为拥有12个顶点的对称正20面体,衣壳由60个非重复单元(as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普及与成熟应用,使得用户使用云端存储数据成为主流。为了保护数据隐私,用户会在传输到云端前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但由于计算资源受限或对数据压缩无利益驱动,发送端用户往往只会对内容数据进行加密,而不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鉴于图像的广泛使用,这将使得云端的加密数据急剧增加。但信道带宽资源以及云端存储容量的有限特性,将促使云端在未能获得加密密钥的情况下对加密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为了恢复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