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与羁绊:“国剧运动”新论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l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出发,来重新解释1920年代的“国剧运动”所裹挟的种种未及提出或尚未充分解析的跨文化现象。  相较通常将“国剧运动”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回归旧戏或是纯粹民族主义情绪之推动的做法,本文认为,“国剧运动”之肯定旧戏,恰是建立在其比五四一代更为丰富之西方戏剧知识的基础上。带着对五四激进新剧观之全盘西化思想和薄弱新剧实践的反思,在更为宽广的跨文化视角下,“国剧运动”派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戏剧流派中反观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价值,进而以“程式化”和“写意”来定位中国戏曲,而这也成为后来传统戏曲理论研究界的共识。  针对通常将“国剧运动”作为“五四”对立面的做法,本文认为,如从宋春舫这样的五四新剧家来看,五四原本就存在着“崇西不必抑中”的别种可能性,“国剧运动”则使得这种偶发的可能性发展成一种知识气候。“国剧运动”派也从五四激进戏剧派那里继承了单线进化论的艺术观,而这一艺术观在对“国剧运动”派构成思维羁绊的同时,恰也成为了他们发现更为多元之西方戏剧传统和肯定本土戏曲价值的契机之一。  在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戏曲价值的基础上,“国剧运动”致力于话剧本土化的建设。在系统引入西方戏剧艺术因素的同时,他们也不断注重中国戏剧和文化因素的融入,进而通过舞台实践、剧本创作、戏剧理论译介、戏剧教育等方面的努力,帮助中国话剧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支。  针对以往论者将“国剧”简单等同于本土戏曲的做法,本文指出,“国剧”意识本身就并非是本土的,恰恰相反,它建立在从西洋舶来之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想象的能指,“国剧”一旦要落实到某个具体的剧种头上,就会引发传统内多元戏剧因子之间的竞争。因此,为了获得“国剧”的尊崇,话剧与京剧、京剧与其他本土戏曲在某种意义上展开了竞争。再加上“国剧”所具有之“中国”和“国家”两层含义的冲突互动,这一能指本身就具有着矛盾性和不稳定性。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国剧”的竞争中,话剧和本土戏曲多元共存的当代戏剧格局从此奠定。  当然,“国剧运动”派之“国剧”终究不那么“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他们仍然要基于西方戏剧标准来阐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国剧运动”所遭遇的文化尴尬在于:在西方强势话语的压力下,即使传统想要获得哪怕是极为有限的合法性,也要乞灵于西方的标准,而一旦以西方为标准来言说中国传统,被发现的“传统”就只能是经西方标准筛选过的有限传统。因而,也许惟有从比较文学的独特视角才能发现,试图进一步融通中西的“国剧运动”又受到了相当的“羁绊”。
其他文献
传抄古文是历史上发现后经过辗转相抄并流传于后代的战国文字。魏三体石经古文作为传抄古文的一种,其点画的准确度更高,可靠性更大。但它们毕竟是经过长时间的传抄后才被刻写上
随着城市电话的迅速普及,本地电话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传统的以人工、经验为主的分散式简单网络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网络管理的要求,本文介绍我们遵循TMN原则与思想开发的本地电话网网络管理系统。
本文依次对端木蕻良的创作个性进行了描述、评价和探源。  一、深沉的土地情结。端木蕻良创作个性最突出的特征是对土地的热切关注。他以诗意的笔调热情地描绘了草原的雄奇
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语言交际和教学过程。师生间的对话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教师课堂提问作为课堂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
期刊
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个人与社会的认同,从新审视现在人是谁的问题。身份认同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如女权主义、新左派、和后殖民主义等。新左派认为,压
工业现场对信息的传输具有高可靠、高实时性的要求。但工业厂区存在着仪器、仪表分布分散,设施位置偏僻,人工抄录费时费力等问题。另外,工业生产现场环境恶劣,干扰严重,对网
本文主要从标记理论出发,把形容词分为有标记形容词和无标记形容词两类。再把形容词小类放到形态变化、句法功能以及语法范畴的框架下进行描写分析,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凉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探讨了汉语中一般动词谓语句的完句成分,并对留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一项针对中国人的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汉语中一般动词
本文以封演《封氏闻见记》中的训诂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爬梳和归类总结,对《封氏闻见记》中的训诂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封氏闻见记》的作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性爱书写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本文将女性性爱书写放置在文化背景下,从作者的写作姿态、文本的叙事策略以及文化语境等方面,探讨隐藏在文本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