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纳米探针及光声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声成像结合纯光学成像固有的高对比度和纯超声学成像的高分辨率的优点,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无损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基于光声效应的光声成像技术,是以脉冲激光作为激励源、超声信号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图像重建得到组织吸收分布信息的影像方法。该技术能有效的进行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成像,为研究生物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病理特征、代谢功能等提供了重要手段,已逐渐成为国际医学影像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早期肿瘤的检测和治疗是当今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本研究课题着力于构建功能纳米探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影像的对比度,实现肿瘤早期检测。恶性生长的肿瘤组织周转供氧不足而酸性增加,新生血管增多,血管网络密集且紊乱,渗透性增强。这为我们构建功能纳米探针提供了指导基础。金纳米粒子具有高衰减特性和等离子共振吸收,可用于X光成像和光声成像。PH敏感的近红外探针具有随环境PH变化而吸收可调的性质。由于纳米探针的使用,可识别肿瘤组织的微环境,从而增强肿瘤组织和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使得纳米探针有肿瘤早期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以早期肿瘤的检测为着眼点,尝试将无机纳米金粒子和有机近外探针用于肿瘤的早期检测,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和光学特性,有望成为光声成像和X光实现肿瘤早期检测的重要工具。  本文合成了纳米金球,作为造影剂成功用于X光和光声双模态成像。在改变合成方法后,合成了纳米金棒。利用纳米金棒作为造影剂,X光对小鼠全身扫描而准确定位肿瘤的位置,光声局部扫描成像出了肿瘤组织精细的血管结构。融合后的X光-光声图像清晰地全面的给出了肿瘤的综合信息。  本文利用PH值敏感近红探针作为造影剂,在双波长下光声成像能根据光场信号比例变化区别与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同时,PH值敏感近红探针能识别组织环境酸性,可利用双波长下光声信号比例的变化在体识别肿瘤肿瘤区域和正常组织。  本课题以研究早期肿瘤检测为出发点,讨论了无机贵金属纳米金和有机近红外探针应用于肿瘤检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外源造影剂,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成像对比度,体现了纳米探针用于光声成像早期肿瘤检测中的优势,预示了光声成像在检测早期肿瘤的可行性。长远来说,多模态多参数的互补成像在肿瘤早期检测中有令人忡憬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GaN基材料及其多量子阱结构(MQW),在蓝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和蓝/紫光半导体激光器(LD)等光电子器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在固态照明、背光源、显示和高密度
对双重味夸克偶素态的产生和衰变的研究对精确检验标准模型,寻找新物理的迹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研究重味夸克偶素态的产生和衰变的过程中,人们从微扰量子色动力学(pQCD)理
期刊
21世纪的人类已经步入了高速信息化时代,而光子替代电子成为信息的载体已成为光通信器件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传统光学极限被克服,这为高速集成化、小尺
Nambu-Jona-Lasinio模型是一种描述低能强相互作用的有效理论。它因具有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现象,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强子态的研究中。多数相关的研究集中于只含有轻夸克的NJL拉
B工厂实验和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的进行,使夸克的味道混合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标准模型(SM)中,味道改变的中性流(FCNC)只发生在圈图阶,并对新物理非常敏感。因此稀有
豹在追逐野兔时,如果追了 200米还没有追上,它就会主动放弃,因为在豹看来,即使追到了,吃掉野兔所产生的热量,远不及追逐野兔时所消耗的热量。  豹没有人聪明,但豹的这一做法比很多人都明智,那就是要懂得在实践中放弃。如果通过实践证明,自己所追求的“兔子”难以追到时,要学会及时放弃。  在追求“兔子”的过程中,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光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理智,當我们的投入和付出大大高
期刊
我想自己该写点什么,为精彩纷呈的高中三年,为不断成长的自己,为人生路上因缘分而结识的你们。  记忆回到2017年6月8日的下午5点。伴着一声响亮的哨音,高中三年终于同那场考试一起,真正地画上了句号。  坐在考场最后一排的我,趴在桌子上发了阵呆,畅想了一下高考完的生活,努力地平复了一下心情,像往常的每次模拟考试一样,交上了最后一份试卷。  就这样,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时。  时间就像一座城,外面
期刊
近年来在远离稳定线的核区发现了非常丰富的物理现象,如中子晕现象,幻数的消失和产生等。同时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结构的研究可以促进核天体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因此,世界很多国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移动电子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为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锂离子电池的出现推动了可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但是面对越来越高的能量密度要求,亟待开发容量更高、循环寿命更长、循环稳定性更好的锂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材料的研发至关重要,因此研发电化学性能更加优秀的电极材料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电化学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