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河南就是一个多灾的地区,清代前期河南更是如此,这一时期水、旱、蝗、震、雹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灾害对河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因此本文以清代前期河南自然与社会应对为研究对象,对自然灾害的概况及其特点、灾害的影响、成因以及所采取的社会应对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以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为今天的防灾、备灾、救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具体而言,本文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一、清代前期河南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清代前期,尤其是乾隆时期,中国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大巩固,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但是由于这一时期正好处于“明清宇宙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河南的社会经济等诸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笔者以史料为依据,通过论述以及列表的方式,反映出水、旱、蝗、震、雹灾等各种灾害出现的基本概况。并且通过对这一时期河南的自然灾害的比较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灾害具有这些特点:各类俱全,呈普遍性,特别是以水旱灾害为主;群发性与伴生性;成灾范围大等。二、清代前期河南自然灾害的影响。清代前期河南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被及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对河南的经济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笔者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来探讨自然灾害对河南造成的影响。就河南地区而言,经济方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影响:一、人口伤亡;二、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三、物价上涨。社会有两方面的影响:一、对传统人伦道德观念的冲击;二、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三、清代前期河南自然灾害成因分析。清代前期河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波及范围广,而且对河南社会经济以及社会秩序等都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不仅受河南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直接影响,而且与清代前期河南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社会因素方面如清代前期河南人口的增长和盲目垦殖,水利兴修不予重视以及吏治腐败等。四、社会应对措施。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预灾措施,主要包括仓储政策和水利工程;二、官方的应对措施,主要从报勘灾情、审户以及救灾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三、民间的应对措施,主要措施有煮粥赈济、低价平粜或无偿赈灾、施衣施药施棺、修建桥梁堤堰等。清代前期,这些社会应对措施对河南的预灾、防灾以及救灾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五、结语。清代前期,河南地区灾害频繁发生,给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作为中原地区,河南的自然灾害状况与社会应对,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具有它的特殊性。而且,通过对清代前期河南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那段历史,增强我们的防灾救灾意识,以史为鉴,防患于未然。研究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问题,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战胜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除了有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外,社会因素至关重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稳定,增强人们的防灾救灾意识,是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