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应加热的功能型超薄磨耗层松散掉粒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t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路面积雪、结冰影响行车安全,基于感应加热的超薄磨耗层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钢纤维和钢渣等导电相材料加入AC-5沥青混合料后,得到基于感应加热的功能型超薄磨耗层材料,可实现融雪化冰的功能。在感应加热-融雪除冰的反复作用下,超薄磨耗层往往会出现松散掉粒现象。然而,当前关于超薄罩面材料松散掉粒性能的研究较少,未能揭示感应加热-融雪除冰过程对功能型超薄磨耗层松散掉粒性能的影响规律。因此,本文拟在探究功能型超薄磨耗层材料路用性能及感应加热性能的基础上,提出超薄磨耗层材料松散掉粒性能的评价方法,并对其长期水损害及磨耗条件下的松散掉粒性能进行表征。针对多次电磁感应融雪除冰过程对混合料松散掉粒性能的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为功能型超薄磨耗层材料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首先,本文以普通AC-5型沥青混合料为基础,经钢渣等体积替代、4种钢纤维掺量掺入后,获得8种功能型超薄磨耗层材料;然后,探究了不同材料组成对超薄磨耗层材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最后,验证了不同材料组成的超薄磨耗层材料的感应加热性能。主要结论为:(1)钢渣的等体积替代,增加了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和稳定度,提高了超薄磨耗层材料的力学性能;水稳定性最佳的钢纤维掺量集中于1%左右。(2)混合料最大的层间剪切强度在钢纤维掺量为2%时,最大层间剪切位移集中于钢纤维掺量为1%时;钢渣的加入提高了混合料层间剪切强度均值,减小了层间剪切位移。(3)空隙率的增加相较钢纤维的加筋增韧效果对于低温抗裂性能影响更大。(4)钢纤维是功能型超薄磨耗层材料感应加热的主体,钢渣具有辅助作用;6组钢纤维混合料均具有较好的升温速率和融冰效果,能够满足融雪化冰的功能化要求。此外,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水浴保温装置,进行了电磁感应融冰循环0次、3次、6次、10次后的磨耗掉粒试验,磨耗次数为0、500和2000次。磨耗掉粒试验以MATLAB图像黑色像素占比和质量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评价超薄磨耗层材料松散掉粒性能,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主要结论为:(1)融冰循环过程会对其松散掉粒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混合料松散掉粒现象会更加明显。(2)钢渣等体积替代提升了混合料部分力学性能、感应加热升温速率和融冰效果,但也增加了混合料松散掉粒的可能性。(3)综合路用性能、感应加热性能和松散掉粒性能试验结果,混合料最佳的钢纤维掺量为1%~2%。
其他文献
培养具有爱国爱家情怀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环境保护与化工安全》课程开设的初心使命。本文以环保、安全、健康意识与绿色发展理念为课程思政建设核心点,探讨了该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精心设计了各单元教学知识点,将社会热点事件、思政教育元素、授课方式有效融合,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分析了课程教学实践的预期效果,旨在为环保安全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在育人目标和内容上存在耦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凸显高职特色、提升思政实效、传承优秀文化、营造文化环境。针对当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文章提出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多种多样的活动支撑、提升高职教师队伍文化素养、多维度厚植文化氛围,充分打造媒体化环境等措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路径参
鉴于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小型地下核工程在我国国防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小型地下核工程对其固有安全性及隐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索一种能够躲避红外探测的新型地下核工程排热系统,提出了两种耦合排热系统:坑道通风-相变蓄热水池耦合排热系统以及埋地管-相变蓄热水池耦合排热系统,将核电站废热排放至远端大气或地下岩土中,排放空气温度和岩土表层温度满足红外伪装要求,可克服传统余热排出模式易于红外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重点排污单位等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分类、筛选和管理要求。制定实施该办法,将更好满足环境监管需求,促进完善重点单位环境监管机制,推动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正>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难点板块,在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教育任务: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技能、形成表达兴趣之外,还要做好作文资源投放、写作技巧训练、作文成果展示等工作。整个作文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聚焦于作文教学的细节组织授课,从细微之处设计作文教学方案,可以摆脱“长篇大论”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逐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企业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数字化时代红利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变革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借助数字经济的东风充分挖掘数据,积极探索实现企业财务数字化的最佳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存技能,促进产业发展现代化。论文以集团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现状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集团企业在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财务数字化转型的优化对策,助力集团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升公众获得感已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获得感的影响机制是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话题。既有研究主要从实实在在的物质“成果”(即政府施政的结果)来解析公众获得感的差异,然而,系统地考察机会享有(即政治过程的参与)对获得感的影响还鲜有其人。事实上,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公众的政治参与是否影
20世纪20年代,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关注中国历史上的机械发明。张荫麟和王振铎等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开展了古代机械史的专题研究,包括复原古机械。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对那些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机械做了田野调查。刘仙洲等机械学家—史学家以现代机械工程学为参照系,研究古代机械发明或创新,并以学科史的视角书写机械发明史。李约瑟等科学家—史学家着眼于撰写综合科技史,为此研究机械工程史和其他学科史,阐释中国发明在欧
<正>1月26日,由北京市台联、福建省台联、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漳州市台联共同主办的“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在福建漳州举行开展仪式。福建省台联副会长、一级巡视员梁志强致辞,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吴卫红,漳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沈诏坤,主办方领导何金才、肖永红、方丽云以及台湾进士后人、部分在漳台胞等40多人出席开展仪式。展览活动将持续至4月25日。
期刊